中国古建筑亭分类

一、从平面建筑造型来看

中国古建筑亭分类

可分为单体亭和组合亭两种。

(1)单体亭:

单亭的平面形式,多为古典建筑中常用的一些简单的几何形状,如正多边形、圆形等。

①正多边形:正方形是亭子平面形状中最规则的,轴对称性强。其他常见形式有正三角形亭、正六角形亭、正八角形亭等。

②长方形:与大厅、大厅等主要园林建筑不同,由于亭体积小,长方形平面形式的亭长宽比通常接近1:1.6的黄金比例。如果平面太窄太长,就会失去美感。同时,长方形平面的亭子通常宽三个,深四个。

③仿生亭:常见的扇形、圆形和仿植物形状,如梅花形和海棠形。

(2)组合亭

①半亭:亭与墙的结合主要与走廊相连。在古典园林中,特别是一些小庭院,由于尺寸的限制,空间狭窄,有许多角落不利于处理。此时,如果半亭设置在这些地方,建在花园的角落,你可以填补空白,使原来黑暗的角落变得有趣。

半亭可与走廊、门洞或独立建造相结合。它不仅可以作为景观,还可以作为主要的景观建筑。半亭的位置主要选择在平坦的地面上。即使亭子下面有假山或石头,也不会有太大的高差。除了常见的方形外,还有半圆形和多边形。

②亭廊:在古典园林中,亭廊是一种常见的组合,形成了亭廊。亭台楼阁与走廊具有相似的空间渗透性亭廊属于独特的景观建筑。甚至有些园林基本都是由亭廊的组合串联而成,亭廊的应用丰富了空间的旅游。

亭与廊结合时,通常有三种组合形式:

-走廊的转折点;

-长廊走廊作为分割点;

-位于走廊尽头。

在一些规模较小的花园中,由于情况的限制,走廊经常起伏,高低曲折。这些走廊将在转弯处、尽头两端或走廊与走廊的连接处建造亭子。展馆起到过渡缓冲的作用,打破了走廊的单调,丰富了景观观赏。

③双亭: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形式。两个相同的亭子组合形成一个双亭子。例如,桂湖的交加亭是一个双六构上并不复杂,但这种组合增强了整个亭的体积,形式更加丰富和有趣。

④一个主体和几个附件的亭子:古典园林中有一些十字形的亭子,就是这一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这种亭子的屋顶比较复杂,有的中间有长脊,前后有抱厦;有的中间高,四面有抱厦;有的是两个悬山屋顶的交叉。

二、从立面类型来看

可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类:

(1)单檐

它是古典建筑的形式之一,指的是只有一层屋檐。单檐亭由亭柱承重,支撑屋顶结构。亭子的屋顶通常有屋檐和翘曲,所以单檐亭在整体形式上呈现出大大小小的趋势。单檐亭通常尺寸小,灵活性强,放置方便。

由于亭子一般占地面积小,只有几平方米小,建筑相对自由,选址灵活的限制较小。单檐亭形状集中向上,从各个角度看,独立完整,精致轻盈,非常适合园林的要求。

(2)重檐

中国古建筑亭分类

与单檐概念相比,重檐建筑通常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屋檐。对于重屋檐的亭子,由于屋顶的多层增加了屋顶的重量,亭子的柱子不应该像大厅那么厚,所以为了承受重量,重屋檐的亭子通常会选择增加柱子的数量,形状会稍微隆重一点。双檐亭的木结构一般是在单檐亭木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双围柱法或立童柱法进行扩展,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增加柱来完成的。双围柱法是增加原单檐亭木结构的柱,使原亭作为上檐结构上架,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圈外柱作为重檐下架柱,形成内外两圈柱的亭。立童柱法是在井字梁交叉处设置一个童柱。作为上层结构的檐柱,每个童柱之间应增加一个承重方。它与下屋檐檩条作为下屋顶椽子的承重构件。

三、从造型上看

常见的有保存尖顶、休息山顶、卷棚顶、悬挂山顶和复合型。

(1)保存尖顶式

建筑物的屋顶在顶部稍微交叉,形成尖顶。这种建筑被称为保存尖顶的建筑,其屋顶被称为保存尖顶。亭子屋顶形式中最常见的是保存尖顶。保存尖顶的特点是屋顶是锥形的,没有正脊,只有垂直脊,顶部集中在一点,即宝顶。根据垂直脊的数量,分为更详细的保存尖顶分类,如三角保存尖、六角保存尖、八角保存尖等。圆形保存尖顶,通常没有垂直脊。

(2)歇山顶式

歇山顶是由两坡顶和周围走廊形成的屋顶风格。有九个屋脊,一个正脊,四个垂脊,四个高峰脊,所以也叫九脊顶。屋檐中间断了歇山顶的正脊,分为垂脊和高脊,好像休息了一下,所以叫歇山。歇山式屋顶两侧形成三角形墙面,又称山花。歇山顶将直线和斜线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3)卷棚顶

这是一个双坡屋顶。大脊被放弃在两个斜坡的连接处,瓷砖垄直接卷过屋顶形成一个弧形的曲面。滚动屋顶的整体外观与硬山顶和悬挂山顶相似。唯一的区别是它缺乏脊柱。屋顶的前坡和脊柱呈弧形向后滚动,具有曲线独特的柔和美。

(4)复合式

歇山顶和保存尖顶结构往往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新的形式。此外,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亭子的特殊和复杂的结构,以及一半亭子和一半其他建筑结构的组合,如亭子。

四、从建筑材料的角度来看

(1)木亭

中国建筑是木结构体系,所以亭子大多是木结构。木结构亭,以木结构琉璃瓦顶和木结构黛瓦顶两种形式最为常见。前者是皇家建筑和坛庙宗教建筑所特有的,富丽堂皇,色彩鲜艳。后者以中国古典亭亭为主,或质朴庄重,或优雅典雅,是中国古典亭亭的代表形式。此外,木结构的亭子也做成了片石顶、铁皮顶、灰土顶,但一般比较少见,属于比较特殊的形状。

(2)石亭

石亭在我国也很常见,现存最早的亭子,就是石亭。早期的石亭大多模仿木结构,斗拱、月梁、明、雀替、角梁等,都是用石头雕刻而成。明清以后,石亭逐渐摆脱了仿木结构的形式,石材的特点突出,结构方法也相应简化,造型简单,厚,屋檐短,细节简单。有些石亭,甚至简单到只用四根石柱顶起一个石亭盖。这种石砌亭,简洁古朴,表现出坚实粗犷的风格。然而,为了追求错误的彩色镂金、精致华丽的效果,一些石亭仍然用石仿木雕刻斗拱等构件,屋顶用石板制成歇山、方保尖、六角保尖等。

(3)砖亭

碑亭通常有厚重的砖墙,如明清陵墓,但它们仍然是木制的亭子。砖墙只用于保护梁、柱、碑体,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不起结构承重作用。真正以砖为结构材料的亭子,都是用拱券和叠涩技术建造的。北海团上的玉瓮亭和安徽滁县琅琊山的怡亭都是砖亭。与木亭相比,造型独特。

(4)茅亭

它是各种亭子的鼻祖,起源于现实生活。休息棚、水车棚等。在山路旁休息避雨,是茅亭的原形。这种亭子大多是用原木加工成梁柱,或覆盖茅草,或覆盖树皮,这是一种自然的兴趣。因为它保留了自然的本色,具有山野林泉的意义,所以受到清雅人士的赏识。

(5)竹亭

以竹亭为亭,唐代已有。由于竹子不耐用,保存时间短,所以剩下的竹亭很少。现在的竹亭大多是用绑扎辅以钉铆的方法建造的。但部分竹亭、梁柱等结构仍采用木材外包竹片,仿竹形。坚固维护。

(6)铜亭

中国古建筑亭分类

据《儒林外史》记载,明代南京中山王府的瞻远假山上有一个铜亭,下面还可以燃火取暖,创意新颖。现有铜亭不多,有泰山金阙、颐和园宝云亭、昆明明鸣凤山金殿、五台山铜亭等。

从性质功能的角度来看

(1)路亭

释名:亭,停也。人所亭集也。是指由驿亭演变而成的路亭。它们大多位于村头、路边、渡口和山野之间,供过往行人休息、避雨和降温。建在村头、街尾的路亭,是村民耕作、下棋、降温、聊天的地方,是村民最喜欢的地方。因此,路亭在乡镇建筑构成中往往占有重要地位,甚至一些造型独特的路亭也成为乡镇的象征。

(2)桥亭

亭子和桥的结合,桥上的亭子,是为了防雨防腐,使木桥延长,后来为了造型的目的,也在石桥上建亭子。桥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桥头建亭子。另一种是在桥上建亭子。现在最早的桥亭是在宋初建造的闽南同安太师桥石亭。

(3)井亭

井亭出现得很早,是为了防止井水污染,保持井清洁防滑而设置的。乡村井亭相对简单,结构和结构都非常简单。城镇的井亭更为复杂,皇家宫殿的井亭也相当华丽。

(4)钟鼓亭

为了报时,钟鼓亭常成对出现在寺庙里。当然,也有一些单独的钟亭,比如南京的大钟亭和九华山的大钟亭。据《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阳渠有建阳,里面有土台,高三丈,上作二精舍。赵逸云:‘这个台也是中朝的旗亭。有两层楼,悬鼓击之以罢市。一口钟,撞之闻五十里。后人的钟鼓亭,甚至钟鼓楼,似乎都是从秦汉时期的旗亭演变而来的。从现有寺庙中钟鼓亭的布局来看,辽金时期佛寺中钟鼓亭最具特色。

(5)乐亭

乐亭是舞台的前身。由于戏剧的发展,乐亭逐渐无法适应需求,被舞台、戏楼等所取代。然而,从舞台、戏楼等建筑造型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亭子对其形象的影响。宋金时期,南曲、杂剧、院本、宫调相继出现,表演场地也从地面登上舞台。到了元代,杂剧大大发展,乐亭遍布全国。

(6)祭祀亭

庙宇、道观、祠堂常有亭子,而位于中轴线上主要殿堂前的亭子,则多用于祭品、仪式。虽然名字不同,如献亭、拜亭、香亭、享亭等,但功能相同,属于祭祀亭。祭祀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独立的亭子,如山西晋祠东岳庙的祭亭,陕西黄帝陵的祭亭。另一种亭子与主要大厅相连,屋顶形成连接形式,或与短廊相连,如山西浦县东岳庙、陵川龙岩寺、广东德庆龙母祖庙等。

(7)碑亭

碑亭属于避难所,有些碑亭具有纪念意义。避难所是为了保护一些重要物体而建造的。现存最早的碑亭是山东曲阜孔庙建于金明昌六年的皇家碑亭。曲阜孔庙有13个皇家碑亭,都是为了保护唐宋以来的石碑。

(8)纪念亭

许多亭子都是为了纪念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要么是为了纪念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亭子本身可能没有境,它会让人们回顾过去,充满情感。

(9)流杯亭

流杯亭是我国园林中独一无二的娱乐建筑,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亭。流杯又称流杯,字源中对曲水流杯的解释是:在曲折水流中泛杯饮酒,三月三日的宴会。是古人举办的一种饮酒赋诗的娱乐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从室外到凿有弯曲回绕水槽的亭子,于是流杯亭应运而生。关于流杯亭的最初记载见于唐代,《旧唐书》·《中宗本论》和《长安志》都说:唐长安禁园有流杯亭,名临渭亭。现存最早的流杯亭实物,即建于宋代河南登封崇福宫的泛杯亭遗址。现流杯亭,多为明清遗物,全国各地都有,形式和名称也不尽相同,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