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很多园林,甚至有些是皇家园林,但从园林艺术的角度来看,苏州的四大名园属于拙、留、网、退。所谓拙、留、网、退,就是同里镇苏州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退思园。其中,网师园面积小,但艺术上可谓大手笔。中国古典园林几乎以小见大、虚实相生的手法应用到极致。因此,这个花园被陈从周先生称为小花园极则。
南宋文人史正志建造的网师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南阔街巷。宋宗元在清乾隆年间购买此园,改名网师园。网师是渔翁,寓意隐居江湖。三十年后,画家曲远村路过这里,看到花园荒芜,楼阁倾倒,大为遗憾,便买下,重新布局,叠山理水,增建亭台楼阁,更名曲园。现园大部分景点都来自曲远村。乾隆六十年,钱大昕为此作记,说花园不大,却有迂回的韵味。同治年间,李眉生更名为苏东邻,后继承。20世纪初,军阀张作霖给老师张钧銮买了作为礼物。张钧銮长期居住在北方,于是将网师园租给了叶恭绰、张善子、张大千三位文化修养很高的书画家。苏州园林管理处于1958年接管。
网师园占地9亩,总体布局,东为住宅,西为书斋园,主要景观集中在中间。设计师巧妙地将一个小、窄、暗、封闭的过渡空间插入住宅区和花园之间,从而利用空间的大小进行比较,获得小、中、大的效果。每当人们在里面游泳时,他们都会感到曲折和狭窄,他们的视野被极度压缩,直到他们感到沉闷和沮丧。当他们进入公园时,随着视野的突然开放,他们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兴奋,使主要景点感到轻松愉快。正如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述的:林尽水源,就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窄,才通人,复行几十步,豁然开朗。
网师园的东立面可分为三个层次:水榭、走廊、射鸭走廊、住宅侧墙、山石、山桂轩形成的背景层次,三者和谐相处,起伏,如多音乐,形成多层次的节奏感。网络公园的节奏也使花园看起来深而曲折,充满了音乐节奏。
自网师园梯云室前院透过梯云室看后院的风景,视线由内而外,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大大丰富了空间层次。
网师园连接小山丛桂轩折叠走廊两侧的空间相互渗透。从水榭透过折叠走廊,我们可以看到小山丛桂轩前院的风景干净朴素,宁静典雅,而从前院透过折叠走廊,我们可以看到水榭含蓄而遥远,有一种无穷无尽的感觉。然后从射鸭走廊看折叠走廊,从折叠走廊看折叠走廊,风景各异。这种空间渗透的技术给花园增添了兴趣,也产生了迷人的艺术魅力,令人难忘。
说起网师园的建筑,我们今天就来盘点一个有趣的小亭子:冷泉亭。
冷泉亭位于殿春关小院西亭,坐西向东,南北坐槛上有吴王靠。
冷泉亭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半亭。设计师和建造者运用创新的意义,将亭后的墙拱起,与亭顶相等,从而在墙顶与亭顶的连接处筑脊,慢慢向下左右分开,然后向上翘起,使两个角落都能飞起来。这种半亭和四翼角的处理在苏州园林中很少见。
冷泉亭高5米,亭基高1米,踩着湖石登上亭子,两边的湖石峰峦叠叠,三面被石头包围,有一种山林野趣。
里面还有一块大型灵璧石,全身都是灰色的,褶皱多,孔洞多,精致透明,集瘦、透、漏、皱于一体,轻轻扣就能发出铿锵的金属声。据陈从周先生介绍,这块湖石移自桃花坞费宅。
这也是殿春关中最高的赏景场所。左边有涵碧泉,右边有虎儿墓,是张大千先生写的。不知道虎儿有没有在这个亭子里玩过。
除了半亭,网师园的春色也很美,无论是晴天还是雨景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