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复兴包含传统文化复兴梦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未来100年,中国时代的主题之一就是农村振兴。那么,古镇在农村振兴中将发挥什么作用呢?席主席说:如果民族想要复兴,农村就会振兴。这句话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刻的基础仍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古镇复兴包含传统文化复兴梦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农村的特殊部分——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库,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保护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作用。中国农村振兴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都需要在传统文化栖息地提取和转化中国智慧。

近两年来,社会对古村镇的保护和重视不断增强,对其文化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体现在古村镇旅游的普及和资本投资意愿的增强上。李演绎的田园牧歌生活流露出烟火和田园气息,丁真淳朴乐观的形象和甘孜州的原始自然都引起了都市人的共鸣。但我们面向农村的不仅仅是记忆中失落的田园梦,还有失落已久的传统梦。

失落的传统

五四运动后,中国引进了西方科技体系、教育体系和经济体系,取得了巨大的经济进步。一般认为,全面学习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抛弃古老落后的糟粕文明,就能过上先进幸福的生活。事实上,我们学习西方已经100多年了,经济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无论是先富起来的人,还是刚刚被列入扶贫攻坚战的人,社会各阶层普遍感到精神上的失落——我们已经从物质上普遍不满足的时代进入了精神上普遍不安的时代。

可以说,在过去的100年里,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在衰落。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人没有获得精神皈依,而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焦虑。所以,我们开始集体反思,我们失去了什么,文化结构是否需要调整?

著名学者杜维明曾说:过去,我们打败了孔家店,批评了孔的第二个孩子。人们将官员腐败、人民贫困、新旧极权主义、错过工业革命、未能建立民主人权法治社会、市场经济不完善等归因于传统的恶劣。我们将数千年积累的文化污垢与欧美文化的高质量部分进行比较,将责任归因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和伦理,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孔子研究所所长杨朝明也表示,近代以来,人们对孔子和传统文化的态度形成了明显的两极。许多人将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归因于传统文化的腐朽,加强和放大了人们对传统文化负面影响的认识。在20世纪,中国形成了反传统传统,中华民族似乎必须放弃传统文化才能摆脱痛苦。于是,我们连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出去。

遗憾的是,出发点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途中西学为先,中学衰落。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曾警告人们,如果他们不愿意认同自己原有的文明属性,不能被另一个想要加入的文明所接受,他们将不可避免地形成一种极端的文明和精神抑郁。这就是土耳其放弃伊斯兰文明却难以被西方文明认可的文化困境。

目前,日益强烈的共识是,中国社会正面临文化危机,文化内涵空洞,使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像沙塔,岌岌可危。中国到处都是西方设计师设计的地标。西方节日比传统节日更重要。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基督教和天主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民族文化地位。我们需要回到起点,重新找回自己和民族文化信心。

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

任何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任何国家都必须具备匹配的文化能力。民族文化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民族精神和中国精神根植于民间,灵魂在于文化传统。

古镇复兴包含传统文化复兴梦

民族复兴不仅要建设经济高地,还要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和文化创新高地,建设标志民族价值和地位的格局。这就要求我们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努力发现价值和创新发展。

遗憾的是,当代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大多局限于中国菜、园林、汉服、宫廷戏剧、功夫等符号化的平面维度和对事物载体的追求。他们很少忍受孤独的关注和追求,也无法转化,与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希望这些遗憾和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古镇的复兴得到弥补。向古镇学习是挖掘传统文化、增强文明信心的途径之一。古镇丰富的传统农业文明遗产是唤醒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渠道。通过促进传统文化的复兴,激活遗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礼失而求诸野的传统。这并不是说农民比城市人更有文化,农村更文明。这是因为家庭文化是古村镇的文化背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著名文化学者楼宇烈先生曾直言,家庭文化是基于血缘关系数千年农耕文明的精髓。古村镇是家文化的衍生地,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密码。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城市人的乡愁源于古村镇。当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出现问题时,我们自然会回到发源地寻找解决办法——这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穷人反本。这里的野就是古村镇。今天,我们又到了返本求诸野的时候了。

寻找古村寻找传统文化

古村镇是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的总和。在物质遗产方面,古村镇将建筑智慧发挥到极致,保存了大量宝贵的建筑遗产。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就不重物而重神。除了追求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和生态性外,古人还强调艺术观念、追求、信仰和文化的直观体现和寄托,将文化、政治、宗教、礼仪和习俗与生活融为一体,融入血液传承。这是无形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在古镇振兴过程中追求的主要部分。

无形文化遗产比有形文化遗产更珍贵。古村镇曾是先进成熟的生态文明、高度成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物质领域,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物质的自洽与融合。古村镇所蕴含的生态文明不落后,而是过早熟;古村镇创造的传统文化不是应该抛弃的糟粕,而是民族文化厚重的一部分。其基础设施、生产技术和物质条件落后于古村镇,需要我们的修复和关注。

提高古村镇的物质条件

古镇复兴的过程是提高其相对落后的物质基础,完善和转化其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成果的过程,是当代人理解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不断追求精神领域的改善;是了解民族文化发展状况和特点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梳理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背景、独特创造和价值观,增强了人们的文化信心,使其精神与物质高度匹配。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金平曾表示,传统聚落作为特定历史时期风土文化或地方文化的物质表现,一方面实现了自然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高度统一,曾经是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形式;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组织、经济形式、文化形式、生活方式和技术条件的滞后,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思想、情感、理想和欲望,成为贫穷、无知、落后和不发达的象征。高水平的文化和低标准的使用使传统聚落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下,难以坚持和继承。高水平的文化和低标准的使用使传统聚落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下,难以坚持和继承。由此可见,传统聚落只有适应现代文化和当代生活方式,在不改变文化基因、转向文化载体的情况下,才能继续再生。

古镇复兴包含传统文化复兴梦

古镇振兴是,在重逢古老和新未来的过程中,让远离传统的人重温传统,让西方文化教育的人了解传统文化,让建筑遗产站在广阔的土地上,书写在古籍中,包含在追求习俗中,与现代社会和生活有关,为我们提供精神家园和认同感。

在古镇振兴的过程中,仅仅通过经济指标和物质丰富度来判断古镇振兴是不合适的。简单地追求居民的繁荣和古镇人口的增加,无疑是简化、形式化和物化古镇振兴的时代意义,错过了我们与原始文化联系的最佳机会。通过参与古镇振兴,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建立文化信心。

古镇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化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当文化共鸣消失或情感纽带断裂时,传统村落居民不能充分认识到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资源的综合价值,传统建筑维护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导致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自然衰落和人为破坏,我们需要尽快介入,以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

当今社会对传统村落文化价值普遍认识不足的重要原因是传统文化未能现代化。对此,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部副教授李华东表示,与保护和恢复形态相比,更重要的是延续其文化血液,继承其生存智慧,弘扬其整体精神。物质难久远,神魂可流传。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对传统村庄传统文化的解读,进行具体、系统、全面的基因分析,在此基础上继承、利用、推广、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然后转化形成我们今天的文化成就,创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风格的现代生活环境。

这是上个世纪的真实故事。20世纪50年代,当中国艺术代表团出国访问时,决定拜访世界顶尖艺术家毕加索。中国艺术代表团首席艺术设计师张丁在为毕加索选择礼物时选择了门神年画。在受到质疑后,他自信地说毕加索会很高兴,毕加索很高兴收到这份礼物。这是两位世界顶尖艺术家对中国民族特色的肯定。民族特色是我们文化的重要价值。我们应该认识和发现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价值,优秀IP与市场机制、场机制、工业机制和时尚消费机制相结合,与快速发展的新技术相结合,使过转型创新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这是我们复兴古村落的重要使命。我们应该牢记并努力实践它。

最后,冯先生在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洞八岭村写了一首小诗,呼吁同事们为古村落的复兴和文化转型而共同努力:古村落的哀鸣,我闻到了它的声音;巨大的木头会倾倒,谁活着?快速救援,我呼吁谁应对!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