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的建筑特色,古民居也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今天,让我们来看看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

盘点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


贵州民族文化宫


贵州民族文化宫主楼吸收了贵州东寨鼓楼轮廓曲线的魅力,为三叉弧形封堵建筑,前弧形有机衬托毛主席雕像,建筑六面形成山形,建筑形状强调贵州、民族、文化三个内涵,具有贵州地区和民族色彩。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苗族吊脚楼起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是中国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2005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吊脚楼沿山坡依次排名第一,成千上万的吊脚楼相连成片,形成整体环形,形成单个吊脚楼所不具备的视觉效果。建房时,对墨、中柱、正梁有一套讲究和禁忌,尤其是上梁的祝辞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因此,苗族吊脚楼不仅具有良好的审美和建筑价值,而且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鼓楼从江增冲


增冲鼓楼是侗乡最著名的鼓楼之一,也是贵州省历史最悠久、身体结构最大的鼓楼,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鼓楼是侗乡风格独特的建筑,是侗族建筑技艺的集中体现。增冲鼓楼侗寨的特色建筑之一是鼓楼。鼓楼为木结构。增冲鼓楼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增冲乡增冲村。周围有四根大木柱。旁边有许多小柱子。向上的屋檐和斗拱就像一座宝塔。上层放置一个大鼓。


黎平肇兴侗寨五大鼓楼

盘点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


2001年,肇兴侗寨和鼓楼群被列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肇兴侗寨虽然是一体的,但根据侗族姓鼓楼的规定,肇兴大寨五大团都有自己的鼓楼,即仁、义、礼、智、信。被称为肇兴鼓楼群,是侗乡鼓黎平肇兴侗寨楼中最壮观的。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肇兴以鼓楼群最著名,被誉为鼓楼群"鼓楼之乡"。寨中五团共建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度、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1993年,贵州省文化厅命名肇兴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一。


黎平地板风雨桥


地坪风雨桥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地坪乡,俗称花桥。杉木桥板铺在杉木梁上,圆柱20多排,与方木交织,压力排榫连接成一体,形成走廊。桥廊两侧设有1米高的梳齿栏杆。桥上建了三座桥楼,中楼形状像鼓楼,五檐四角保存尖顶,两端桥楼为三檐四角休息山顶,桥廊屋顶泥塑煮鱼,双龙抢宝,双凤朝阳,中楼四柱画青龙凤凰,栩栩如生,壁板上画着民族风情、历史人物故事画、卷草图案、对联等。建筑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工艺精湛,雄伟壮观,造型结构居全国第一,展现了侗族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为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



贵州宣慰府


贵州宣慰府是贵州宣慰使、豪香夫人及其后裔,即历代贵州宣慰使处理政务的官府。整座建筑,依据史书记载和实地勘测互证,可分为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两个部份。主楼,即八院九层。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九层八院分级跳跃,梯级递进。根据彝族的讲究和用地限制,广场巧妙地设计成葫芦形,源于彝族葫芦崇拜。圆心图案也是彝族独特的太阳历和苏蒂子图案。


镇宁布依族石板房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绝大多数房屋都是用石头建造的,三四层有几十栋石楼。用石条或石头砌墙,墙壁可以建到五六米高;用石板盖住屋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鳞片。石屋不仅不透风雨,而且简单美观。屋顶举重如轻,安居而不压抑。

盘点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


三都怎雷古建筑群


何磊村位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有200多栋住宅建筑,其中大部分是从栏杆木结构建筑,保留了栏杆建筑的特殊建筑标志,成为研究水族独特建筑风格的重要场所。百年以上的杆栏民居有14栋,还有杆栏式建筑和禾仓111栋。雷水古建筑群是继承水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是研究水族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史的重要对象。它被许多国内研究专家称为中国民族建筑活化石。



松桃苗王城


苗王城建于明洪武初年,有600多年的历史。苗王城分为东城和西城。原城墙2000多米,顶宽4英尺,底宽6英尺,高9英尺。一排排的吊脚楼、歪门邪道的建筑风格不仅具有一定的战争防御能力,而且反映了较高的建筑水平。


布依族马头寨古建筑群


2006年,马头寨古建筑群位于开阳县和丰布依族苗族乡,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很多民居都是干栏式四合院和三合院,一般是斗式和抬梁的混合结构,一对两厢加对厅(或照墙)。三间、五间、七间正房宽。精致的木雕装饰着门窗。正房门外加腰门,左厢前部多有朝门。以龙凤、“万”字格等吉祥图案居多。四合院多铺青石,古色古香。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