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古城——“华夏第一城池”

襄阳有2800多年的建制历史。它以前被称为襄樊。它是襄阳和樊城的共同名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中山福(樊穆仲)而得名。襄阳以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樊城始于西周,襄阳建于汉初。襄阳自东汉献帝荆州牧刘表迁理襄阳以来,一直是府、道、州、路、县的治所。

襄阳古城——“华夏第一城池”


南船北马,七省通衢是襄阳交通发达的真实写照,三千英里汉江,精在襄阳襄阳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历代是经济军事要地,被誉为中国第一城


襄阳古城位于汉水中游南岸,建于西汉高帝六年。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于防御和攻击。这座旧城一直被用作唐朝的军事基础。宋朝从当地城市改为砖城。襄阳古城受到历代士兵的重视。它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古城防御建筑。



襄阳古城总长7322米,城墙上有4000多个城市。古城护城河最宽约250米,平均宽度180米,是亚洲最宽的护城河。明洪武初年修建古城时,汉水南岸北移。为了使北城与汉水紧密相连,加强东北角的防御能力,将城市扩展到东北,使城市周长7.3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


明清时期,汉水多次溃堤坏城,多次修建。现有的城墙基本都是明代的墙,外砌大城砖,内用土夯筑。东西城墙长2.2公里,1.6公里,南北城墙长1.4公里,2.4公里;高8.5米,宽5~15米。有六座城门。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分别为: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宸门、临汉门、震华门。因为西门是朝拜真武祖师庙的必经之路,所以又称朝圣门。


襄阳市明清时期,古建筑相对完整:六门城楼高耸,四角楼稳定,王灿楼、狮子楼、奎星楼装饰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壮观,整个城市和谐融合,给人一种简单优雅的感觉。


护城河


襄阳市布局严谨,形势险要,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护城河是襄阳城市的一部分,汉代筑城取土形成高墙,东、南、西三面环城。宋代在城河西南开渠与襄水相通,在今陵园路旁响水洞处筑闸,调节护城河水位,在长门处筑闸排水。据《襄阳县志》报道·据《城市》记载,明洪武初平章卫国公邓愈对襄阳护城河进行了大修。后来历代维修。襄阳护城河水面极宽,约130至250米,是我国罕见的,也是古战易守难攻的著名城市。



北街


千年古城,县城中轴线。如果说古城是历史文化名城襄阳的核心,那么北街就是核心。随着襄阳城的全面发展,这条古街标志着襄阳大唐荣耀的山南东道楼和城墙上的北楼已经矗立在街道的南北两端,是今天昭明台和小北门城楼的前身。

襄阳古城——“华夏第一城池”


几千年来,襄阳城一直在行舟、停泊、聚集千帆、聚集万商。数以万计的行人和商人从北门进入襄阳城,不得不留在北街,造就了北街的繁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街建成了当时中国最长的860米步行街,使北街这条古老的街道悄然变成蝴蝶,焕发了活力。今天,北街整治后,优雅的青砖马头墙、明亮的朱红柱、美丽的犀头朱雀展现出古老时尚的文化魅力。


北街独特的文艺风格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尤其是大量年轻一代,使北街越来越具有网络名人气质。他们在昭明台前、城墙边上拍照打卡,在街头店铺品尝美味小吃,在咖啡馆组织“圈子”聚会……走在北街上,你可以随时遇到穿着漂亮汉服的小妹妹,手摇羽扇的文人雅士,甚至穿着盔甲的古代士兵。不要太惊讶。


临汉门


临汉门是襄阳古城六大城门之一,因门临汉江而得名。位于古城中轴线北端。内额北门锁钥匙是对其作为战略天津的准确评价和赞誉。小北门城楼建在拱门洞上,四柱三间,重檐休息山顶,七檩梁架、砖木结构,是清代建筑。楼下有一个城市平台,长13.75米,宽22.6米。外面有堆叠墙,里面有女儿墙,台西侧有一条城市马路。



夫人城


夫人城位于襄阳市西北角,是子城。三年(378)二月,前秦傅坚派傅丕攻打东晋要地襄阳。时东晋中郎将、梁州刺史朱序在此守卫。他错误地认为前秦没有船,很难渡过绵水(汉水),轻敌疏备;早年,朱序母韩夫人和丈夫朱涛一起在军队里,知道军事。襄阳被围攻时。她亲自登城观察地形,巡视城防,认为要注重增强西北角地区的防御能力,亲自带领家仆和城中妇女建设内城。后来,傅丕果向城西北角发起进攻,迅速突破外城。晋军坚守新建内城,能击退傅丕。后人称这段城墙为夫人城,以纪念韩夫人筑城抗敌之功。明初在这里扩建长24.6米、宽23.4米的子城,后人多次修复,上勒石额夫人城,并立有襄郡益民胜迹,夫人城为最等碑。


昭明台


昭明台位于襄阳古城中心,跨北街西南。为纪念梁昭明王子萧统而建的襄阳标志性建筑。后来又有山南东道楼、南平楼、镇南楼、昭明台、古高斋、钟鼓楼等名字。昭明台青砖建筑平台,中间有一个石拱洞。洞高4.5米,宽3.5米。平台上建了5栋重檐山顶楼,高约15米。东西有4栋横屋,西南有鼓楼和钟楼。这座建筑雄伟壮观,古称襄阳城第一胜。


荆州古治


襄阳古城——“华夏第一城池”

荆州古治遗址位于襄阳市荆州街,是一座高大的青砖券门。初平元年(190),刘彪为荆州刺史,迁荆州治所襄阳。襄阳成为荆襄八县(南阳、南县、章陵、江夏、长沙、武陵、零陵、桂阳)的州级治所。随后,刘彪在此爱民养士,从容自保,将襄阳发展成为当时荆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在全国也起着重要作用。这一事件对襄阳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荆州古治遗址原为唐宋老北门,明朝邓愈筑城。因此,不拓东北角形成了今大北门的拱辰门,而荆州古治券门是在原旧城门处建造的。


仲宣楼


仲宣楼是为纪念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王灿而建的。四角楼之一位于襄阳古城东南角。王灿在襄阳投靠刘表,壮志难伸,尝登楼作赋。明末万历年间,襄阳知府周绍姬修楼。赵宏恩重建了清雍正间副史。乾隆二十五年署知府胡翼重建。光绪二年,都御史赵兆麟题先生之风四字在楼额。楼于民国初毁于战火。1993年在原址恢复,为双层重檐歇山顶,雄伟壮丽。楼高17米,总面积650平方米,可分为城墙、城台、主楼三部分。与黄鹤楼、晴川阁、岳阳楼合称楚天四大名楼。



拱宸门


拱辰门俗称大北门,建于明初邓愈新建城后。万历年间,知府万振孙北门为拱辰门。顺治年间,知县董上治题额金汤巩固,咸丰年间题额拱卫陈垣。襄阳的一些重要官衙分布在大北门,明朝都御史衙门和道署分别位于这里。襄阳六座城门都有瓮城,只有拱辰门瓮城至今保存完好。城市高6米,内宽22.8米,深10.75米,东西两侧为瓮城门,南为主城门,东西两侧为瓮城门洞。瓮城北墙没有门洞,实际上是一个坚固的防水堤。这扇门紧靠汉江,是一水门。


长门


长门位于襄阳古城东北角,建于明初。《襄阳府志》《城市》条载:明取襄阳,以平章卫国公邓愈镇为地,拓东北角旧城大北门外,今长门环属东城。新城被称为新城,俗称新城湾,东向新城门,即长门,门洞长度超过一般城门,几十步,民间有48步不见天的说法。万历四年(1576),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题别称,长门又得了华门之名。顺治年间,知县董上治分别题为六城门,长门称威震华夏,纪念建安24年蜀汉奖关羽北伐在襄阳威震华夏的辉煌成就。


襄阳市东南角仲宣楼于20世纪90年代初重建。城市布局合理,主干街为妈形,纵横直达城门。城外,北面是汉水天然屏障,余三面是阔若湖面的护城河,深2~3米,最宽处达250米。襄阳城是临江北墙保护最好的城墙。东城墙的春门、西城墙的西门、南城墙的文昌门都被摧毁了,但古城的基本格局和双层防御体系仍然保留在总体上。


关于襄阳有很多故事。诸葛亮和刘备的隆中发生在这里,关羽淹没了七军,金庸先生的郭大侠与蒙古作战。让我们一起游览襄阳的名胜古迹,感受古城的文化魅力。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