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转轮经藏窟:中国宋代石窟艺术巅峰之作

大足北山转轮经藏窟,历来备受称道,此先列举几例:

北山转轮经藏窟:中国宋代石窟艺术巅峰之作  第1张

1940年,梁思成、刘敦桢等先生一行来到大足,1月18日夜,刘敦桢先生便在他的日记里,记下当天考察北山石刻的心得,说道“此外又有一窟,中央雕八角形台,每隅置石柱一,柱中留有榫眼,疑为转轮藏遗迹,乃石窟中别开生面之作品”。

1945年,大足石刻考察团在总结此次考察成果的文章中,写道“北山心神车窟数像,妙丽庄严,除敦煌壁画外,实无其匹”(吴显齐《介绍大足石刻及其文化评价》)。

1988年,作为《中国美术全集》“四川石窟雕塑”主编的李巳生先生,在他撰写的序言《四川石窟雕塑艺术》中,说道“从洞窟整体设计到形象的细部雕琢,无不经过苦心经营,力求尽善尽美,使观者沉浸于美的享受中。此窟实为我国宋代造像艺术水平最高的一窟”。

2004年,黎方银先生在《大足石刻》一书中,说道“宋代造像往往给人一种秀丽清纯之感。在形体上,力求美而不妖,丽而不娇,以玲珑的衣冠显其身份的高贵,以恬静精美的面部刻画反映其内心的宁静,更多地体现出高雅圣洁的阴柔之美。北山佛湾第136号转轮经藏窟内的造像,便是这种艺术特质的重要佐证之一”。

2013年,郭相颖先生在《大足石刻研究与欣赏》一书中,写道这窟造像“至今宛然如新,体现了较多的足资借鉴的艺术规律,是中国宋代石窟艺术巅峰之作”。

关于这一窟艺术的赞许之语,在大足石刻多年来的著述之中,比比皆是。

转轮经藏窟今被编为第136号,这是一个高4.05、宽4.1、深6.79米的平顶长方形洞窟。在造像身旁,存留有5则题记,记载了开凿洞窟的捐资者、祈愿以及营造洞窟的工匠。题记中记载到,从南宋绍兴十二年至十六年(1142—1146年)期间,当时知昌州军州事张莘民、昌州录事参军兼司户司法赵彭年以及奉佛弟子王升等捐资开凿此窟造像,在正壁的大势至菩萨题记中,出现有“颖川镌匠胥安”,据考,颖川为今河南禹县一带,也即营造这窟造像的工匠为来自河南的胥安。

转轮经藏雕刻

站在洞窟外,首先便看见窟内正中石雕的转轮经藏,为八角形,整体上分为藏座、藏身、天宫楼阁三个部分。藏座刻一须弥山,在山上有一蟠龙,伸展自若,作戏珠状。藏身下部为莲花形台座,莲台侧面雕刻一栏杆,其上攀爬十余位天真烂漫的童子,在其上雕刻八条龙柱,龙柱之间皆镂空,窟外的光线可通过其间照射到窟后壁造像。龙柱上方为天宫楼阁,亦为八面,其内雕刻亭、塔等建筑。

转轮经藏为佛教贮藏经书的器物,相传为南北朝僧人傅大士所创造,据说他见妇孺老幼不能读诵经书,就发明“转轮经藏”,轮中收藏经卷或经名,只要转动其轮就等同于读诵经书。转轮经藏多为木结构,此处采取石刻的形式加以表现,颇为独特,所以,之前一些著述还误以为是“心神车”,其后,通过调查研究才知为佛教的转轮经藏。136号窟内的转轮经藏,在具体设计上颇费匠心,尤其是中部八柱分离,有效地解决了窟内的光线不足的缺点,乃石窟艺术中别开生面的一处设计。

转轮经藏窟正壁

北山转轮经藏窟:中国宋代石窟艺术巅峰之作  第2张

行走在洞窟之内,仰望正壁和左右两壁的造像,那些极具匠心的石刻作品,让人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在洞窟的正壁,中间主像为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双手放于胸前作说法状,身后有圆形火焰身光和头光,头有螺髻,发出两道毫光,在窟顶部绕四圈后射到窟口处。左右两侧分别为观音和大势至,皆头戴花冠,密饰璎珞,观音一手提净瓶,一手拈杨柳枝,大势至双手握莲花斜置于右肩处。正壁左右,还刻有童子和四身供养人像。

在窟左右壁,由内向外分别有三组造像,既单独为一龛,又浑然一体。

文殊菩萨像

普贤菩萨像

第一组左右对称刻文殊和普贤,皆头戴花冠,胸饰璎珞。

文殊是佛教象征智慧的菩萨,左手握一经卷,右手在胸前结印,双目微睁,双唇微闭,似正在深思,神态中又流露出颇富主见的气质,体现出博学多闻的素养,极具有学者风范。文殊座下是一青狮,狮口阔张,四脚如柱踏于地上,旁站立一身着甲胄的狮奴,正用力拽住缰绳。普贤菩萨以理德第一著称,右手执一如意放于膝间,结跏趺坐于大象背负的双层仰莲台上,脸颊圆润,目光下视,双唇轻翕,呈现出一种含颦欲笑、具有东方女性美的微妙神态,给人以娴静、端庄、秀雅之感,被誉为“东方维纳斯”。莲座下为一白象,旁站立犷悍剽武的象奴,紧握象绳。两龛像中狮奴和象奴的威猛形象,以反衬手法衬托出文殊、普贤的文雅、超凡的气质。

玉印观音像

日月观音像

第二组对称刻玉印观音和日月观音。皆头戴花冠,胸饰璎珞。玉印观音手持宝印,面容端庄祥和,飘带舒展自如散于台座上。日月观音结跏趺坐于方形金刚座上,因其手托日、月,俗称为“日月观音”,全身帛带飘逸,极具装饰美感。两身观音造像注重线与面、方与圆、繁与简的和谐统一,繁复的镂刻花卉纹宝冠与简约的丰腴面颊相得益彰,不仅显现出肌肤的细腻柔美,更衬托出观音的端庄温和。

数珠手观音像

北山转轮经藏窟:中国宋代石窟艺术巅峰之作  第3张

如意珠观音像

第三组对称刻如意珠观音和数珠手观音。前者面带微笑,双手捧一宝珠;后者轻拈数珠于胸前,密饰璎珞,造像端庄温和,与世人俗称为“媚态观音”的第125号数珠手观音,表现手法殊异。

窟门口站立的两身力士像,瞪目露齿,肌肉暴突,手持棍锏,正守护着这一神圣的艺术殿堂。

这一窟造像,总的来说,是一佛八菩萨为主的题材组合,也是窟内造像的主体。这其中,文殊、普贤、玉印观音、日月观音、数珠手观音等八菩萨的组合形式,在石窟艺术殿堂之中可谓是独一无二。

转轮经藏窟左壁

转轮经藏窟内二十余尊造像各具特色,郭相颖先生说道,这窟造像既有雕塑本身应有的体、面关系,又有宋代绘画中熟练运用的“线条”,显示出了独特的民族雕塑风格特色。整窟造像力求统一中求变化,既有精巧的细部刻画,又有完美的整体效果。表现手法丰富,“对人体和环境、器物的空间关系、衣饰裙带的折叠扭转、内外穿插,都能较充分地加以体现。既有一定程式,而又没有程式化”。

总之,这窟造像雕工精美,有机地融合了婉约温柔之美和崇高庄严之美,从而真实地展现出了宋代的审美理想。所以有专家说,这窟造像是中国宋代石窟艺术巅峰之作!

 

专题推荐:

寺庙设计施工公司

寺庙规划_寺庙规划设计_寺庙规划方案

寺庙设计效果图-寺院规划设计图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