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翠——不可抗拒的东方魅力

点翠工艺是一项传统的金银首饰制品工艺,是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结合,先用金或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靓丽的蓝色羽毛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类首饰器物。

点翠——不可抗拒的东方魅力  第1张

清 黑缎嵌点翠凤戏牡丹钿子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图/动脉影

2021年开年,一个消息在珠宝圈激起千层浪——北京警方在一次行动中起获点翠工艺品107件,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出售、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被刑事拘留。

点翠首饰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涉及到动物保护和非遗传承等问题,也引起了社会舆论的争议,谁是谁非,只能交由专业的法律机关去做出公正的评判。

如今,凭借现代工艺技术,已经可以使用鹅毛染色、丝带等多种材质替代翠鸟羽毛制作点翠首饰,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更久远之前的“点翠”工艺……

在古代,“点翠”的“翠”,是指翠鸟的羽毛。而这次新闻上,用的是白胸翡翠(翠鸟的一种)的羽毛,这种鸟已经在2021年2月1日被纳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录》,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制作工艺

点翠的制作工艺极为繁杂、耗时。一般先使用极细的金丝在金、银、铜或鎏金的金属上焊出花纹。用以粘贴羽毛的材料是鹿胶、鱼鳔胶这样的天然和价格昂贵的胶质,然后需要技艺精湛的师傅将从翠鸟羽毛上裁剪下来的整齐的羽片粘贴在胎体上,越细致粘贴的效果越整齐。还需要用到玛瑙刀来讲翠鸟的羽毛刮亮,鲜艳无比的颜色才会永不褪色。

然而,这门惊艳绝伦的技艺,同时也非常残忍,翠鸟必须活取,据说一只翠鸟只取28根羽毛,否则羽毛便丧失那层魅影般的光泽。《珠翠光华》一书中发饰篇中写到“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鸟脖子周围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图上粘料的底托上。翠鸟羽毛以翠蓝色雪青色为上品,颜色鲜亮,永不退色。”

翠鸟的羽毛又有硬翠和软翠之分。硬翠是翠鸟左右翅膀上各十根,尾部羽毛各八根的大型羽毛,色暗质硬,光泽感强。软翠是翠鸟脖子周围比较细小的羽毛,色泽鲜亮,质感细腻柔顺。

“点翠”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先秦时期

点翠——不可抗拒的东方魅力  第2张

点翠自古就代表了高贵,最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在《禽经》中曾说翠鸟“其羽值千金”。

这时把翠羽用作装饰。“买椟还珠”故事中的盒子,就是用来翠羽来装饰。

曹植在《洛神赋》里也提到了翠羽: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唐朝时期

唐朝时,翠羽出现在衣服上。

在《新唐书·五行治》中,说安乐公主有一条百鸟羽毛做的裙子,“正看为一色,旁看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

“谁家窈窕住园楼,五马千金照陌头。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诗人李峤在诗句中咏娥点翠之美。

宋朝时期

北宋初期的长公主,身着铺翠(就是点翠)工艺的衣裳进宫,宋太祖责备道:“王家服此,宫闱戚里相效,翠羽价高,小民逐利伤生,实汝之由。”意思是皇家这种做法,会让其他人跟着效仿,翠鸟价格高昂,人们会利益杀生,都是这位公主的原因。

后来宋高宗认为翠羽太过奢华,于是颁布了铺翠禁令,此后宋孝宗,宋宁宗都延用此令。

清代 银镀金点翠嵌宝石花果纹簪

点翠——不可抗拒的东方魅力  第3张

明清时期

到了明清,点翠迎来了鼎盛的时期。

明朝孝靖皇后的凤冠,就是代表性的文物之一。

清代点翠发簪的制作过程非常具有代表性:“先用金银制成特定形体的簪架,簪架周围用金丝或银丝焊出一个凹槽,中间凹陷的部分粘贴翠羽,这样制成的首饰古称‘点翠’,由于翠羽色泽光鲜亮丽,再配上一圈‘金边’,有的还在金边上嵌翡翠、碧玺、珊瑚、珍珠、象牙等珍贵材料,这些宝石和点翠一起构成精美的吉祥图案。”

明清时期和偏爱纯金银首饰的唐宋不同,这时候的时尚是色彩丰富、五光十色。工匠用尽一切手段,把各种色彩丰富的材料镶嵌到首饰上,这种情况下,翠羽必然成为珍稀材料。翠羽的蓝色和金银完美结合,色彩动人明媚,在当时突破了传统首饰工艺的极限。

清代点翠,一般都是宫庭富豪之物,到了清末民初,点翠便在民间流行,妇女无不以拥有点翠为荣。外国在华的商人,对这点翠工艺非常感兴趣,大量的收购,广东华洋交杂之地,更是点翠的转囗站,不少点翠工场林立广东一带,由于保护鸟类及制作工艺的残忍而在清末民初由烧蓝工艺取代,1933年,中国最后的一家点翠工场终于关闭,原因是点翠翠羽鸟毛已经绝市。

随着翠鸟的日益稀少,蓝翡翠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并在2000年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由于保护鸟类及制作工艺的残忍加上能够操作翠羽的工匠也几近不再,到现代已经逐渐发展出由染色鹅毛、孔雀羽、真丝绒等替代翠羽的工艺。

在过去的历史里,点翠首饰盛极一时,它的绝高价值和惊人美丽受到追捧,随着时代的变迁,审美观念的变化,点翠工艺可以在替代材料上焕发新的生机,这也是非遗传承可探索的一条新路。

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达着向美、向好的工艺理念,这其中也包含了与自然和谐相处、善待并保护濒危动物的理念。天下大道,莫不相通。唯有心向文明,我们才能收获更辽阔、更本真、更高级的美。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