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传统建筑动物纹瓦的发展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木屋架和陶瓷制造工艺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传统建筑檐口用于覆盖椽头的建筑构件产生了瓦当。目前发现最早的瓦当出土于陕西扶风召陈西周中期宫殿建筑遗址和岐山李村西周遗址。瓦当是钩头瓦的前端,主要有半圆形和圆形,少数有半圆形瓦当,秦朝以后以圆形瓦为主。

谈谈中国传统建筑动物纹瓦的发展  第1张

瓦当有两个正面和背面,前面有纹饰,称为面对面,背面通常是素面。一圈高边缘的边缘称为边轮,半圆瓦如无边轮则称为边缘。圆形瓷砖面对面的中心点称为小心,面对面的凸直线称为边界,分割空间称为格子(图1)。在材料方面,古代瓷砖主要是泥灰陶瓷,釉面瓷砖的使用至晚从北魏开始,在北魏都城平城(今大同)宫殿遗址发现釉面瓷砖构件,元代开始广泛使用釉面瓷砖,明朝发展巨大,清朝继承明朝工艺,改进。

图1 瓦当结构名称示意

(图片来源:作者自画)

瓦当在满足保护木椽头免受日晒雨淋的功能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装饰作用,从普通瓦当演变为装饰瓦当,各种装饰也反映了各个时代和地区的文化特征和审美水平,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根据图案,瓦当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即图案瓦当、图像瓦当和文字瓦当。图案图案是对现实形象和想象的抽象表达,通常通过环纹、云纹、太阳纹、山形纹、葵纹等几何线条来表达。图像纹一般分为现实生活图像和神话图像两类,第一类是动物纹、植物纹,第二类是饕餮纹。文字图案主要流行于西汉时期,文字内容丰富,东汉后逐渐消失。清朝有的人用“喜”、“寿”、“福”字等吉语瓦当,但与汉代文字瓦当的高峰时期差距很大。

动物纹瓦当的发展

动物纹瓦作为图案纹瓦中的一个重要类别,从瓦当出现后不久就出现了,并一直延续到明清。动物纹的主题包括虎、鹿、蛇等动物,以及龙、凤、玄武等传说中的神物。动物纹瓦在不同时代有自己的造型特征,也体现了不同时代和地区的独特文化特征。本文所讨论的动物图案范围主要是指完整的动物图像图案,不包括兽面等局部图像图案。

先秦

动物瓦当

以秦、齐、燕三国为代表的动物纹瓦当,主要始于战国时期。

陕西动物纹瓦多为圆形,首先在战国秦遗址发现。根据有无界格,可分为两种类型。当时无界格瓦比有界格瓦当早,出现时间约为战国早期。一般来说,边轮窄,陶器硬。装饰动物纹是单体动物、多种或多种动物纹的复合物。其中,陕西凤翔秦永城遗址出土了绝大多数单体动物纹瓦当,主要有鹿、虎、蟾蜍、獾等,尤其是鹿纹瓦当数量最多;单体动物纹后,发展了多种动物纹瓦当。在战国中期,普通动物面对面没有固定的布局形式,可以对称、均匀或明显的主次布局;多种动物纹复合瓦当一般以一种动物为主体,复合图像(图2)由其他类型的动物辅以布局在其周围。有界格瓦面对面一般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装饰单个或多个动物。这种瓦当在战国中后期普遍流行,这是秦汉瓦当面对面四个区域的开始。

图2 战国时期秦鹿雁犬蟾蜍纹瓦

(图片来源:秦砖汉瓦博物馆)

山东齐国故地动物纹瓦可能在战国初期甚至春秋初使用,主要出土于临淄地区,主要发现在临淄齐故城小城墙公台宫遗址和崖福庄古井。瓦当的形状以半圆形为主,圆瓦当的数量较少。动物图案搭配树木图案是齐瓦的主要特征,其搭配的树木图案分为曲枝树、直枝树、带叶树和变形树。动物图案本身主要分为动物图案和鸟类图案,可以单独与树木图案搭配,也可以与树木图案搭配形成树木·动物·鸟类图案。兽纹和树纹最常见的布局是树纹在中间。双兽分开两侧,用绳子绑在树干上。双鹿和马比较常见。这种树木双兽纹瓦在战国时期一直很流行(图3)。鸟类图案和树木图案的形式出现较晚,可能是战国中后期,一般鸟类大多栖息在带叶的树枝上。

战国齐树木双兽纹瓦

(图片来源:古代瓦当(中国文物序列)

燕国故地动物纹瓦出现在战国中期,出土地主要是河北北部燕下都故城遗址,形状基本为半圆形。面部装饰主要分为动物图案和鸟类图案,布局为中轴对称布局,双动物或角度或相对(图4)。战国晚期,角度双动物图案逐渐消失,均为双动物图案。

图4 战国燕双兽纹半瓦当

(图片来源:燕下都半瓦当)

其他地区瓦当:赵国故地动物纹瓦当主要出土于河北省蔚县代王城遗址和邯郸市赵都遗址,均为圆瓦当。面对面的动物图案以动物图案为主要风格,分为两种布局方式。第一种是被多个相同的动物包围,第二种是在动物图案周围分布密集的小乳钉图案。中山国故地动物纹瓦主要出土于高城战国遗址和平山灵寿城遗址,均为半瓦当。面部装饰有兽纹和鸟纹,组合形式有单兽、双兽、鸟兽、双禽等。

谈谈中国传统建筑动物纹瓦的发展  第2张

动物纹瓦在先秦时期的发展遵循时代的发展规律,能够反映地域文化交流的现象特征。从出现时间上看,动物纹瓦当一般比同一地区的素面和图案瓦当晚。从起源上看,目前有以下可能性:(1)青铜器的形状和图案,如陕西凤翔秦永城遗址出土的蟾蜍纹瓦当,其纹饰类似于商晚期青铜器上的蟾蜍纹(图5);(2)来自部落本身和征服的其他氏族的图腾;(3)以珍贵的猎物为装饰,与畜牧业的发展有关。

图5 蟾蜍纹瓦与殷墟晚期青铜器拓片

(图片来源:中国古代瓦当研究)

从工艺发展的角度来看,动物纹瓦在同一地区的形状发展通常从半瓦演变为圆瓦。例如,齐国临淄地区的面对面是两种对称的半圆动物纹图案。切割后,它们是两个相同的半瓦。这种圆瓦应该是半瓦向圆瓦过渡期的产物。各地动物纹瓦的异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例如,战国时期陕西流行的单体动物纹瓦风格也在齐国故地临淄出土。燕国出土的树木兽纹和双禽纹瓦当都受齐瓦当的影响,但同时也发生了变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另一个例子是燕下都遗址的战国双兽纹瓦,其特点也体现在中山国故地平山灵寿城遗址出土的瓦上。

特色瓦当

南京博物院藏文物中有一种独特的战国鼠纹半瓦当,长13.7厘米,宽7.2厘米,高11.6厘米。面对面的左边有一只更具体的老鼠,鼠耳、眼睛、爪子可以区分,前面有一条厚而弯曲的尾巴,面对面的右边有一个陶罐,盖子上有一把手,罐肩上有一圈装饰线。鼠的造型手法可能受战国秦单体动物纹瓦当的影响,但鼠的形象相对立体,不同于秦动物纹侧腿单耳造型的特点。在现有战国出土的瓦当案例中,用动物搭配器物的画像瓦当很少见,非常特别(图6)。

图6 战国鼠纹半瓦当

(图片来源:南京博物院)

秦-元

动物瓦当

秦统一六国后,融合了六国的艺术风格,秦动物纹瓦也继承了战国时期的风格。秦动物纹瓦主要有鹿纹、龙纹、虎纹、豹纹、马纹、鱼纹、凤纹、鹅纹、鹤纹等。汉代动物纹瓦主要有龙纹、虎纹、鹿纹、凤纹、马纹、鹅纹、鹤纹、龟纹、朱雀纹、玄武纹等。

陕西秦西汉初期动物纹瓦数量大幅减少,以单体动物纹为主,复合动物纹多为连续排列。面对面分为四个区域的,每个区域一般装饰相同的动物图案。动物图案的写实表现手法基本消失,动物图案常装饰玉兔、蟾蜍等神话传说主题。“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瓦当在西汉晚期开始流行,主要出土于长安市南郊的礼制建筑遗址。秦代动物纹常与树木纹结合,而汉代动物纹则多与云纹结合。

特色瓦当

四神瓦当,四神即四灵,三辅黄图卷三:“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四神是四种神话动物形象,在星宿、方位、节气、色彩、阴阳五行等方面具有代表性。汉代阴阳五行理论盛行,四神图案在画像石、画像砖、铜镜等各处都有使用,四神瓦当的使用就是其镇宅辟邪之意。四神瓦主要出土于汉长安遗址,多装饰有大乳钉,边轮宽,四神形象描绘清晰生动(图7)。

图7汉四神瓦当

(图片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汉代以后,大量使用动物纹瓦时,只使用龙、凤、鸟等动物种类。隋唐时期发现的动物纹瓦主要装饰为代表皇权的龙纹瓦当,如陕西临潼唐华清宫莲花汤遗址出土的龙纹瓦当。莲花汤是天子洗澡的地方,原名“御汤九龙殿”。宋辽金时期的动物纹瓦主要是龙纹和鸟纹。东北地区主要在内蒙古赤峰市辽高州遗址、库伦旗辽灵安州遗址、辽中京遗址等地发现龙纹瓦;其他北方地区还发现,龙纹瓦的遗址主要包括河南巩县永昭陵遗址、河南巩县宋太宗明德李皇后陵遗址等,其中一些龙纹瓦在龙纹和边轮之间装饰凸弦纹或连珠纹,或者两者都有;福建泉州清净寺遗址发现南方有飞燕纹瓦当。

元代动物纹瓦主要用于龙纹和凤鸟纹,主要用于宫殿和寺庙,并开始大量使用琉璃瓦。釉色一般为主黄色和绿色边轮。发现龙纹瓦主要有以下几个例子:(1)内蒙古元都遗址,部分龙纹瓦为釉,主釉色为黄色,边轮釉色为绿色;(2)内蒙古察右前旗土城遗址,龙纹外饰连珠纹、凸弦纹、三爪龙一周;(3)北京元大部分遗址出土黄釉琉璃龙纹瓦当;(4)河北省张北县元中都遗址,面对面的龙纹周围装饰着云纹或水纹,主要是黄釉、边轮和海水绿釉。同时出土了龙纹滴水,也是黄绿釉配色。以凤鸟纹瓦为例,出土于北京后英方元代居住遗址,也出土了与瓷砖面对面装饰相同的凤鸟纹滴水。

明清

谈谈中国传统建筑动物纹瓦的发展  第3张

动物瓦当

明代动物纹瓦仍以龙纹和凤纹为主,主要用于官方建筑,并广泛使用琉璃瓦。主要发现地分为以下几类:(1)北京故宫角楼等现有明代建筑遗迹;(2)南京明故宫遗址(图8)等宫殿遗址、(3)寺庙遗址,如南京大报恩寺遗址;(4)砖窑遗址,如南京雨花台窑岗村明代琉璃窑遗址、陕西华阴西岳庙一号琉璃瓦窑遗址等。(4)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等皇家陵园建筑。

图8 明初绿釉琉璃凤纹瓦

(图片来源:收集南京明故宫遗址)

窑址出土的瓦当比较有特色,一般都是大批量出土,对研究明代瓦当制作烧制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南京窑岗村出土的琉璃窑址龙纹瓦97件,除了黄、绿、黑等釉色琉璃瓦外,还有大量未上釉的素胎,均为五爪龙。与此同时,还出土了五件凤纹瓦当,从数量比例来看,凤纹瓦当的使用相对较少,推测可能主要用于后宫区域的宫殿。此外,南京明故宫遗址出土了非常罕见的釉里红建筑构件,包括龙纹瓦当和凤纹滴水。龙凤纹造型具有元代遗产风格,龙为细爪,凤为小头三尾。

特色瓦当

明代龙纹瓦以南京官窑瓦为典型代表,水平最高,工艺最好,模印最清晰。明初官窑龙纹瓦当的特点(图9)大致可以从南京博物院藏的这组明故宫遗址出土的洪武和永乐瓦当中看出。龙的整体形态充满动态,五爪张开,奔腾,显示出强大的气势。龙头大致位于面对面的中心,面向一侧,龙身延伸到龙头的另一侧,向上盘曲到龙头的顶部,龙尾穿过上升的后腿,延伸到龙头的前面。龙纹采用高浮雕造型手法,非常立体生动。这组中间的瓦当龙图案是最精彩的。龙的形象更加精致,细节丰富,龙鳞细腻。龙的颈部得分非常明显。龙爪呈轮形打开,周围有云纹。据推测,这块瓷砖是在明永乐时期烧制的。明代其他地区的龙凤纹瓦与南京形状相似,其他形状也多种多样,但在工艺水平和审美形态上存在一定差距。

图9 明初黄釉琉璃龙纹瓦出土于南京明故宫遗址

(图片来源:南京博物院)

清代动物纹瓦与明代基本相同,以龙凤纹为主,使用范围大致相同。然而,龙纹的形状是不同的。与北京故宫西南角楼上的清明龙纹瓦相比,我们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一些主要区别:清代的龙比明代的龙更细长。龙鳞像鱼鳞一样分层,四条腿的肘部没有毛发。龙头朝后,龙爪细而无力,五趾随意分布,龙嘴张开,龙尾有尾毛。从龙的整体形态来看,清代瓦当的龙纹没有明代那么勇敢有力,伸展生动(图10)。动物纹瓦也出现在清代民间建筑中,使用等级较低的普通陶瓦,一般动物纹饰为蝙蝠等吉祥图案(图11)。

图10清龙纹瓦当

(图片来源:《故宫西南角楼明清瓦对比》)

图11清蝙蝠纹瓦当

(图片来源:扬州赵氏住宅)

从时间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建筑动物纹瓦当的装饰内容最早出现在猎物和神话传说中的图腾神物中,反映了先秦时期祖先的生活和思想主题。秦汉时期,以“四神”装饰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当时阴阳五行文化在人们的思想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汉代动物图案常见于马、玉兔、蟾蜍等具有吉祥意义的动物图案。汉代以后,动物纹瓦当开始大幅减少。随着佛教的引入,以莲花等佛教主题为主,兽面纹瓦当在宋元时期盛行。汉代以后剩下的动物纹瓦主要有龙、凤、鸟等。

龙凤纹瓦主要用于皇家宫殿、寺庙等建筑,一般使用的建筑等级较高,龙凤象征着威严的皇权。龙凤琉璃瓦从元朝开始广泛使用,到明朝达到顶峰,清朝后开始逐渐衰落。龙纹的形状也反映了烧朝的气质,从强到弱。在清代,一些民间瓦当使用蝙蝠等吉祥的动物图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祈福主题。

瓦当装饰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建筑装饰中的表达,但也反映了瓦当建筑的阶级水平和功能特征,动物瓦当装饰的发展和演变反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是传统建筑受传统文化发展演变影响的历史实物见证。

专题推荐:

寺庙设计施工公司

寺庙规划_寺庙规划设计_寺庙规划方案

寺庙设计效果图-寺院规划设计图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