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文化和结构特征

中国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辉煌的成就。

中国古建筑文化和结构特征  第1张

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洞房屋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建在山上蜿蜒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隋朝河北省赵县安济桥在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中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山西应县现有的67.1米佛寺塔是世界上最高的木结构建筑

北京明清时期的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型建筑群,建筑精美,保存完好。至于中国的古典园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技术精湛、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现有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独特的体系,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就像石刻的历史书,让我们重温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同时,它也是一门可以观赏和享受美的艺术。因此,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也是艺术欣赏的重要对象。为了欣赏建筑艺术,除了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我们还应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征,然后通过更典型的例子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应了解以下特点。

一、框架结构巧妙科学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由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结构,即由木柱和木梁组成的房屋框架,屋顶和屋檐的重量通过梁框架传递到柱子上,墙只起到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古老的谚语“墙倒塌”总结了中国建筑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不断变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此外,这种框架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和其他高级建筑的独特组成部分,即屋檐下的一束“斗拱”。它由斗形木块和弓形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支架。该构件既具有支撑荷载梁架的功能,又具有装饰功能。只是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梁直接放在柱上,斗拱的结构功能几乎完全消失,成为几乎纯粹的装饰品。

中国古建筑文化和结构特征  第2张

二、庭院式组群布局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从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到现有的古建筑,中国古建筑在平面布局上有着简明的组织规律,即每一栋住宅、宫殿、政府、寺庙等建筑都是由几栋单栋建筑、一些围栏和墙壁组成的。

一般来说,大多数庭院前后串联,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不同”思想意识的产物。家庭中的主要人物,或者应该与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中的女孩),往往生活在远离外门的院子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院子的深层空间组织。宋代欧阳修的《蝶恋花》一词中有“庭院有多深?古人用“侯门深如海”这句话来形容大官僚的居住地,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布局的重要特点。

同时,这种庭院组和布局一般采用平衡对称的方式,沿纵轴(也称前后轴)和横轴设计。更重要的建筑放置在纵轴上,次要房屋放置在左右两侧的横轴上。北京故宫的群体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反映这一群体布局原则的典型例子。这种布局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根据封建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在住房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与欧洲建筑相比,中国庭院式群体布局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来说,欧洲建筑一目了然。然而,中国的古建筑就像一幅中国画的长卷,必须逐渐展现,不可能同时看到。走进一座中国古建筑,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完成才能完成。北京的紫禁城就是最突出的例子。人们从天安门广场进入另一个庭院;从庭院的一端到另一端,庭院和风景一步一步地变化,给人一种深刻的感觉。紫禁城的艺术形象深深留在人们的脑海里。

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是一门技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古代建筑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的特点,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在这方面形成了许多特点。其中,有以下三个突出的方面。

中国古建筑文化和结构特征  第3张

1、装饰性屋顶

中国古代工匠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获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中有句“做庙翼”,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在诗中歌颂了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在汉代,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风格——四面坡的“阳台屋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保存尖顶”、两面坡但两面山墙和屋顶的“硬山顶”、两面坡和屋顶挑出山墙外的“悬挂山顶”,以及上半部悬挂山,下半部分为四面坡的“休息山顶”。

中国古代工匠充分利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折叠和屋顶翘曲,形成了鸟翼延伸的屋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软美丽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加上适当的雕刻,檐口的瓷砖也进行了装饰处理。宋代以后,使用了大量的琉璃瓦,为屋顶增添了色彩和光泽。此外,许多其他屋顶风格相继出现,以及由这些屋顶组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式,使中国古代建筑在利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2、衬托建筑的应用

衬托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技术。它的作用是衬托主楼。最早使用的具有艺术特色的衬托建筑是从春秋时期开始建在宫殿正门前的“阙”。在汉代,祠堂和大中型坟墓除了宫殿和陵墓外,也被使用。现存的四川雅安高颐墓阙,造型雕刻精美,是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在汉代以后的雕刻、壁画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阙,到了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了现在故宫的午门。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常见的艺术衬托建筑。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