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石坊最具代表性的四座石牌坊漳州!

拱门主要用于表彰那些忠诚、孝道的建筑。漳州牌坊位于福建省漳州市相城区。漳州牌坊以其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而闻名。漳州牌坊有400多座地点和名称牌坊,至今仍有近50座,分布在漳州各区县。

明清石坊最具代表性的四座石牌坊漳州!


漳州这四座石牌坊是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石坊是现存漳州石坊中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包括尚书探花和三世宰二,以及新华东路东端岳口街的勇敢简约和闽越雄声。



这四座石坊的建筑形式相当相似:都是石仿木结构,用青石和白石建造,石材颜色对比鲜明,整体和谐自然。五楼三间十二柱。每层楼顶都有鱼形脊饰,檐翼角有潇洒自然的起翘。正匾以下均为梁梁隔层。广场上的梁、梁、柱,以及精雕细刻的斗拱、雀替、花版、垂柱等部件,设置巧妙,连接精准。广场上的字刻深度适合熟练的刀法,保留了康熙手迹等古代书法作品。广场上到处都是雕刻和装饰,包括龙凤、花卉、鸟类、野兽、人物等。用阴雕、线雕、浮雕、雕刻、双面雕刻等不同手法雕刻,写实、夸张、整洁、奔放,展现风格生动。它不仅具有南方细腻繁文缛节的品味,而且融入了北方粗犷刚毅的风格。


明清石坊最具代表性的四座石牌坊漳州!

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的尚书探花坊,是南京礼部尚书、国史副总裁林士章立。林士章,字德斐,漳浦人,嘉靖探花。坊宽8米,高11米,大方柱边长米。正楼四坡顶,顶檐下中间雕刻了一龙衔顶、双龙盘边、祥云托底的竖匾,匾额上写着恩荣二字。正楼牌匾两侧刻有楷体巨字尚书、探花。下面是梁梁隔间,各有铭文和人物雕刻。再下门额梁,梁一侧刻双龙浮雕,另一侧刻双凤浮雕。两京



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清圣祖赐蓝理立。蓝理(1949~1720),字义甫、号义山、漳浦人,曾任天津等地总兵、福建提督、左都督,挂镇朔将军印。在清初统一台湾省的行动中,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曾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与靖海将军平台合作,在澎湖拖肠血战,抢救重围。清圣祖曾领蓝理解衣面亲抚其疤,并于康熙四十二、四十一年(1703、1706年)先后御书两匾赐之。


广场位于东北向西南,广场宽度为12.5米,高度为12.5米。12根广场柱分为四组,分为三个房间。每组三柱垂直排列,中间大方柱边长方米,前后小方柱边长方米。在正楼的四坡顶部,顶部檐正中间雕刻了一块龙顶、龙盘边和祥云底部的垂直牌匾。牌匾上写着御书这个词。其政治是康熙给予的勇敢简单和元前正牌匾。

明清石坊最具代表性的四座石牌坊漳州!



牌匾以下,梁方分为三层:上下两层嵌入三个镂空双面雕刻版;中间两侧雕刻一个站立的人物,中间刻有楷书,记录了历届蓝立官职和康熙奖励的盛况。然后是大阑额,上面刻着双龙和云纹的浮雕。正楼两侧是两层的边楼,每层都有四根小柱子支撑三面檐口的楼盖,柱间嵌有镂空双面雕花版。其中多块雕着洋人形象。建筑类似于闽越雄声坊。


这些沉默的石雕艺术,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遗迹,也是赞美伟大成就、连接血缘亲情的特殊纽带。随着朝代的变迁,牌坊最终演变成独立自成的建筑。高大挺拔的身影和厚重的身躯,不仅独具特色,别具一格,更是集雕刻、匾联文辞和书法于一身,融合了古人的社会生活理念、封建礼教和传统道德观念等。每座古牌坊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令人难忘的传奇故事,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文化体现,值得我们保护和延续。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