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广州城市文化符号

骑楼是岭南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相当于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

骑楼——广州城市文化符号  第1张

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一般为2-4层,底部前部为柱廊,后部为店铺,两层以上为住宅,由于二楼像“骑”在一楼之上,所以称为“骑楼”。这种上楼下廊的形式既遮阳又防雨,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为行人提供了方便。

骑楼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骑楼源自古希腊,因为最早的骑楼为古希腊时期的“敞廊式商业建筑”,而近代广州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另一种说法认为我国宋代出现的“檐廊式”沿街店铺是它的原型。总的来说,骑楼是中西融合的产物。

20世纪初,骑楼开始在广州出现,后向周边传播,逐渐形成了在中国分布于西自昆明,东至上海,遍布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云南、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的建筑形式。其中,广州骑楼是最典型的代表。

广州骑楼由传统民居“竹筒屋”改建而来,因此面宽小、进深大是骑楼建筑的基本特点。骑楼建筑一般并肩联立而修建,所以可形成连续的骑楼廊和沿街建筑立面,这也就是骑楼街。另外,骑楼内的店铺可以借用柱廊空间,便于敞开铺面、陈列商品以招揽客人。

那时候,广州的商业骑楼街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特色,商业繁华地段逐步形成了骑楼街风貌,如永汉路(今北京路)、太平南(今人民南)、惠爱路(今中山四路)以及长堤等。

而在繁华的骑楼街上可见各种各样的骑楼建筑,主要分为西方式、中国传统式、现代式三种形式。

骑楼——广州城市文化符号  第2张

其中,爱群大厦就是一座西方式的仿哥特式骑楼建筑,也是广州第一座钢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

爱群大厦采用美国摩天楼的设计形式,气势雄伟,将哥特风格加以灵活运用和改良,立面以垂直构图为主,设仿哥特式拉长的窗,10层以下的平面成三角形,中间留通天采光,11层后收束成五边形,15层则以宝冠状的形式为顶,底层骑楼柱廊处理为仿哥特式窗形式,尽显哥特风。

位于长堤的新华大酒店就是罗马券廊式的代表作。连续的拱廊丰富了街道与骑楼下的中介空间,同时赋予建筑以明快的韵律和节奏感。底层骑楼为券柱式,券心处以漩涡装饰,大气明朗。

若是将广州骑楼按所在地域分,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流派:西关骑楼和东山骑楼。

西关骑楼是早期骑楼的代表。西关骑楼外观仿巴洛克风格,大多采用了具有古罗马特色的罗马柱、卷曲花纹等装饰符号,也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如使用中式清水砖材料,窗户参考满洲窗是由一块块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方形窗等等。

东山骑楼形成年代较西关骑楼晚,在审美理念上由具体走向抽象,由繁化洁。如线条繁琐的罗马柱变为简单的方柱、圆柱,细石米墙代替了清水砖墙,几何图案增多而卷曲图案减少等。

骑楼——广州城市文化符号  第3张

随着广州城市的建设,不少骑楼已是“昔日繁华依旧,今日朱颜已不再。”

2007年底,恩宁路被广州市政府纳入旧城改造计划,改造面积达9万平方米,是近年来广州危破房改造面积最大的一块。

恩宁路是广州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分布了十几处文物古迹,包括当下广州著名景点永庆坊。

永庆坊在2015年采用“有机更新”的方法进行微改造,对近六十栋建筑逐一评定,分类做出原样修复、立面改造、结构重做、拆除重建、完全新建的措施手段。永庆坊的改造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强化了岭南建筑特色,赋予永庆坊新的生命力。

骑楼建筑是近代广州典型的地域建筑,是岭南建筑的精华,是老广州的神韵。如何保护和发展骑楼及骑楼街,维持广州城市特色,是我们应该不断思考并且行动的。

专题推荐:

寺庙设计施工公司

寺庙规划_寺庙规划设计_寺庙规划方案

寺庙设计效果图-寺院规划设计图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