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保护遇到三大杀手

要实现中国古建筑保护的理性回归,需要动员更广泛的民间力量参与,使弘扬和保护文化成为中国人民的文化意识。

古建筑保护遇到三大杀手  第1张

古建筑保护遇到三大杀手  第2张

北京公园管理中心在2010年1月的工作报告中表示,未来3-4年,北京将投资4亿元促进城市公园文物建筑和重要古建筑群的保护,包括颐和园、香山昭庙、北海万佛建筑、颐和园的修复。近年来,我国古代文物建筑保护领域存在一些争论和误解,造成了古代建筑保护的混乱。

只保护骨架,不保护血肉

十三陵、天坛、武台山……自2004年以来,魏青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已经完成了许多古代建筑保护项目的规划。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项目副主任魏青发现,一些决策者对古代建筑的保护仍处于保护骨架的水平。事实上,古代建筑有历史、故事、血肉,以显示其内在价值。

2009年,魏青的项目组对山西的一个古镇进行了保护规划。这个古镇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城镇,也是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产。根据规划要求,古镇不仅要建成风景名胜区,还要成为文化生态保护区,保留原有的文化内涵。从历史上看,古镇是中国典型的水陆转运站,历史悠久,特色丰富,但决策者最初只意识到保护其外部骨架,事实上,历史文物本身就是文化,它是一种血肉,其独特的风格,外观吸引力,除了保护‘骨架’,还应恢复文化遗产的质量,因为它包含了丰富的层次和品味。

保护古建筑是一个总体规划。在做这个项目之前,魏青与利益相关者沟通了古镇的历史价值、现状和威胁因素,考虑到它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效益,与当地文化经济体系的整体协调和文化遗产的发展,对整个区域经济产生了影响。只有充分了解古建筑的经济价值和自然条件,才能减少对古建筑的危害。魏青说,要发展古镇的新功能,必须考虑大景区的背景,做好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完善其文化枢纽功能。

盲目发展成旅游景点

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许多文化遗产不具备发展成旅游景点的条件。地方政府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价值,无论是否合适,都开发成旅游景点,这也是对古代建筑保护的误解。现在,重视文化和保护文化更加商业化,保护或发展往往成为绩效项目或赚钱的途径。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的决策者具有较强的经济视野、较弱的人文视野,不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这是一种典型的急功近利和短视行为。当我们看到中国其他文物保护良好的城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时,我们往往会后悔,但为时已晚。

古建筑保护与人民脱节

魏青和他的项目组多次到云南、贵州等地进行研究,希望将古建筑的保护意识渗透到人们身上。古建筑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传统习惯密切相关。只有当地居民才能更好地发展和保持它。一个误解是,一旦文化遗产回到国有企业,当地人民和管理者就会忽视它。这样,文化遗产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

魏青认为,文化遗产与人类和社会密切相关,人们必须了解古代建筑的价值。在欧洲和美国的发达国家,古代建筑保护已经成为一项民族事业。在德国,当地市民舒适地生活在古城堡里,政府补贴修复和保护自己的投资;在法国,政府安排中小学生每年学习历史建筑知识。

2009年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一家企业合作举办了一场古建筑摄影大赛。在五个月的时间里,它收集了2参赛作品。正是这一事件让魏青觉得,以这种形式吸引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古建筑的热爱,也会增强人们保护古建筑的意识。

由于人们普遍没有古建筑保护的常识,在参观古建筑和旅游时很容易对古建筑造成伤害。如果当地管理者与人民沟通不畅,也会误解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根据目前的情况,对古建筑的保护不能仅仅依赖于某些方面,中国古建筑的保护需要全民化。要实现中国古建筑保护的理性回归,需要动员更广泛的民间力量参与,使弘扬和保护文化成为中国人民的文化意识。

专题推荐:

寺庙设计施工公司

寺庙规划_寺庙规划设计_寺庙规划方案

寺庙设计效果图-寺院规划设计图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