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百科】中国古建筑的屋顶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它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不仅为中国古建筑增加了不少神韵,而且对建筑物的风格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代建筑从整体上看,屋顶的造型最具特色。屋顶一般呈曲线,由不同形式的梁架结构组成。重要的建筑都以斗拱挑出檐口,在屋檐转角处形成翼角起翘。

【古建百科】中国古建筑的屋顶艺术  第1张

屋顶一般可分为: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不同的屋顶相互组合、穿插,又会形成不同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中的屋顶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在封建社会中,古建筑屋顶的等级可依次分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录)顶。

庑殿顶

庑殿顶出现的最早,大约于先秦时期。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庑殿顶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庑殿顶格调恢宏,用于高级建筑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堂和门屋。重檐庑殿顶是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的屋顶样式,佛殿、皇宫的主殿等重要的建筑是采用重檐庑殿顶,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和曲阜孔庙大成殿。

太和殿--重檐庑殿顶

歇山顶

歇山式屋顶最早见于汉阙石刻,早期的歇山顶较小,直到清明时期的官式做法中才有了大歇山。歇山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今称,又名九脊顶,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

它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把庑殿式屋顶两侧侧面的上半部直立起来,形成一个悬山式的墙面。歇山顶常用于配殿等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中,也有单檐、重檐的形式。现存的古建筑中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

太和门--重檐歇山顶

雍和宫--单檐歇山顶

攒尖顶

攒尖式屋顶没有正脊,只有垂脊,一般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亭、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垂脊的多少根据实际建筑需要而定,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

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是园林建筑中亭、阁最普遍的屋顶形式。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顶,但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用的是攒尖顶。

祈年殿--重檐攒尖顶

硬山顶

【古建百科】中国古建筑的屋顶艺术  第2张

硬山式屋顶是于明、清时期及后,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所以,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

硬山顶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房屋的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

悬山顶

悬山顶是是我国一般建筑(如民居)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又称挑山或出山。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檩)挑于山墙之外。从外观上来看,这可以说是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最大的不同点。

卷棚顶

卷棚式屋顶又称元宝脊,屋面双坡相交处无明显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多用于园林建筑中,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顶。在宫殿建筑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硬山式、悬山式和歇山式都可以做成卷棚顶。卷棚式屋顶形象非常优美、线条柔顺,特别是单檐卷棚悬山式屋顶,在园林建筑中,增添了一份优雅韵味。

穹窿顶

【古建百科】中国古建筑的屋顶艺术  第3张

穹窿顶又称圆顶,一般从外观来看屋顶为球形或多边形。室内顶部呈半圆形,蒙古族的蒙古包等圆顶的民居,可以归为穹窿顶建筑一类。

圆劵顶

圆劵顶又称“拱顶”。是一种用砖或土坯砌筑的半圆形的拱顶房屋,或是两间,或是三间,或是数间相连,在我国山西一带出现。外形圆润优美而又给人完整与统一的感觉。

中国的屋顶艺术流传几千年,那富有弹性的屋檐曲线,那微微起翘的翼角飞檐,都带来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屋顶早已不再是单纯的遮风挡雨,人们通过屋脊、吻兽等实物意象的表达,赋予了它越来越多的内涵。建筑诉说着属于这片土地的骄傲,屋顶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几种常用的屋顶样式。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