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知识,南北方城市有何不同?

古代建筑,就是历史上的建筑。中国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那个时代也有许多建筑,但都是利用当时仅有的建筑材料,如土材、木材、砖石等等,运用这样的材料来做房屋,当然只能产生留到今天的那样房屋,如民居、皇宫、庙宇、寺院、祠堂……等等。这些建筑得以保护下来,就是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南北方城市有何不同?  第1张

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最主要的是民居。此外,有公共建筑,如城隍庙、关帝庙、泰山庙、孔庙、土地庙以及观音寺等等;还有钟楼、鼓楼、戏楼、佛寺、塔、牌坊、皇宫、社稷坛、园林等等。往往一个城市里,除了大的公共建筑、衙门、寺院、庙宇等外,几乎没有什么空地了。

居民随便在小巷子里居住,也就是在零散的地方居住。例如唐代长安城中,居民住在坊里之空余地带,也就是说在零散地方居住。北京前身元代大都城的居民往往在城中,大街胡同之外还有一些小巷子,如“墙缝”之类。北京城里的一些穷人也居住在城根,砌筑小房子,在破庙,或在空场的附近居住。

从目前北京旧城的情况看,它体现出一种“大街小巷”的规划方式,这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从这一点便可知道古代城市里的居民住宅住户的一些状况。所谓“规划”,主要是大片轮廓性的规划,对统治阶级宫殿、庙宇、佛寺大的建筑进行规划,对民宅基本上仅仅划块空地,划定居住范围而已。

在中国古代城市里除以上情况,那些主要的、重要的位置都由统治阶级的房屋所占。至于一般居民住房则不能占据主要的位置,特别是穷人都在城边与城角建造小型房屋。

中国古代南北方城市有何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南北方城市有何不同?  第2张

中国的城市大小不同,数量很多,分南方北方,区别很大。南方天气炎热,北方严寒,相差甚为悬殊。北方城市,因为人文纯朴,城墙很厚重,做得相当坚固耐久,用军事防御思想来说叫“固若金汤”。

城市里只有湖、池、水泡,选地在平地上,但是选地都在战略要地或交通要冲上,也有靠近河边湖边的。南方的城市,以水为主,建城时选择以湖边河边地点,然后将大河引入城中,城里有河数条,在河水出城、入城处再建设水门。往往有一条水巷,即有一条河街,有一条胡同,即有一条水巷,例如苏州水巷就可作为代表。全城之内有一条完整的道路网,因此相应地也出现一个水网。

人们出入城里与城外,都乘船往来内外之间,因而四面交通十分便利。南方城市的色彩十分鲜明,家家户户的房屋都用粉白墙,墙面涂饰白灰,洁白、明亮、卫生,因为南方天气炎热,用粉白墙,给人一种凉爽之感,同时使各种巷子之内以及院子天井之内明亮。从这些来看,南北方城市是不相同的。

中国古代对一座城市的建设,首先要选地。在选地时要考虑风水学说,如城市的四面要相同,左边与右边设有空缺之部位,如左有山,右有水;防止后空,如有一方空缺时,要建造一座塔来弥补。一般来讲南低北高,达到前低后高,起码要平川,前后相同,前端要高,后部要低。

城市后部依山为最佳。否则,后人县官上任之后,看到城市的选址有问题还要进行补缺,如东北角缺山,后空,在那个地方修一个塔,常建文峰塔。如果县里几年中没人中举,不出一个人才,那么要在这个县城的东南角修一座文峰塔。这样,全城才能出人才,文峰塔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在全国各县县城都有文峰塔,如:河津振风塔就是由此而来。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南北方城市有何不同?  第3张

另外,一个城市附近之山岗,有的是半个山,这样非常忌讳,要有必须是完整的山,圆润的山,绝不可有开崩的半山头。看山时要看是否是山连山,一个接一个,有高有低,如山西天龙山那个样,犹如天龙下降,起伏而来,这就是“龙”,有气势,预示这个城市中可以出现要人,或者是大学问家。

如果选地看风水,一个城市一出南门远看,有两种说法:一是,要远观一马平川,一眼望不到边,这样气势宏伟,如果建都,也是百年或上百年以上,千万不要南面土地高于城,这样城址则最好;二是,出南门远观有山时要有双山尖对峙,如有山要选在两山之间缺口处,中心线正对南城门,这样出门看双阙,有缺口,仍然一眼望于门外仍有门,门口相对一望无际;三者,全城要以后部依山,山要空出亦不必太高,这样有依靠,一定万年。这在风水学上说“前平后靠”,傍山侧水,都是最佳的地势。

全城选在高台之上,那就再好也没有了,中国有许多例子,在这里且先提出两个:一是新疆吐鲁番唐代交河故城,全部建在高台之上,它是天然形成的高台;二是陕西省富平县城,全城方型,建在一个大方台子上,台子有六至七米高,四面是很陡的崖,如同城墙。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