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庙(先师庙)

北京孔庙又名先师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曾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故又称先师庙。现在是首都博物馆所在地。 孔庙始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至今已有 600余年历史。明、清两代屡以修葺、改建,到了乾隆二年(1737年)大殿全部用黄琉璃瓦顶。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祭孔升为大祀,又进行大规模修缮,原来正殿七间三进,改为九间五进,工程到1916年才完成。 主体建筑顺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两侧排列着198座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大成门内入置着乾隆年仿制的十枚石鼓和两座内容与石鼓有关的清代石碑。大成殿是从前举行祭孔典礼的地方。殿两侧有东西庑,西庑现为北京简史陈列室。 孔庙院内还有十四座明、清两代石亭,碑刻文字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孔庙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论古建、刻石乃至院内枯柏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北京孔庙(先师庙)  第1张

1988年1月13日,北京孔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进士碑林

进士碑林陈列竖立于先师门内及大成门前院内东西两侧,共198通,气势自殊。其中有元代3通、明代77通、清代118通。碑上刻有进士姓名、次第与藉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的进士及第者计51624人(含状元、榜眼、探花)。明朝时的知名人士于谦、袁崇焕,清末的林则徐和沈钧儒的进士碑,都可在此碑林中寻找到的。

大成殿

大成殿是北京孔庙的主建筑,是供奉孔子神位,祭孔时皇帝行礼的地方。这是一座下有月台,”九五”开间,红墙黄瓦,重檐庑殿顶的雄伟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双层飞檐,四坡五脊,通高33米,黄色琉璃瓦,顶部正脊两端均装饰龙形鸱。月台高于地面2米,月台由汉白玉雕云头石栏三面环绕,东西两端各有16级台阶,前级正中嵌有一块7米长、2米宽的大青石浮雕,石面上下雕有二龙戏珠,中间盘龙吞云吐雾。 前檐装修为菱花格扇门窗,砖石台基四周出石护栏。

大成殿始建于大德六年(1302年),后毁于战火,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清乾隆二年(1737年)将主殿殿顶改用黄琉璃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将殿由七间三进改为九间五进。殿内金砖铺地,内顶施团龙井口天花。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木牌位,龛两边的楠木大柱,为乾隆御笔对联:“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辟之宫墙”。 主位两侧分立有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大弟子的配享牌位。此外于东西两边还置有十二哲的牌位,如仲田、朱熹等人。神位前置祭案,上设祭器。大殿内原挂有清朝历代皇帝的御题大匾,但至民国五年(1916年),均被教育总长范源濂取下,而改挂上黎元洪大总统手书的“道洽大同”之匾。清代时每年仲春与仲秋的两次祭孔活动,均在此殿举行。 大成殿院内东西两侧各有庑殿十九间,左右对称,布局完整。东西庑北端有东西掖房各十间,南端有祭器、乐器库各十二间,东西掖房及两库均为L形平面附属建筑。

北京孔庙(先师庙)  第2张

崇圣祠

崇圣祠位于大成殿之后,原名启圣祠,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用以祭祀孔子的父母以及先代,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名崇圣祠,由南而北有崇圣门和享殿。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并将灰瓦顶改为绿琉璃瓦顶。

崇圣祠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月台三面建有垂带踏步各十级。殿内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东西配殿坐落在砖石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单檐悬山顶,内奉程颐、程颢兄弟、张载、蔡沈、周敦颐、朱熹6位先儒之父。

御制记功碑

御制记功碑计14座,分别竖于大成门院内东西两侧的碑亭内。大成门外3座,大成门内11座,为清朝帝王的记事碑。如雍正三年(1725年)平定青海告成太学御制文碑等,以记述有关历史事件及所取得的功绩。

辨奸柏

辨奸柏是孔庙内最大的一棵柏树,相传是元代国子监祭酒—许衡所植,已近七百年的历史,至今繁枝盘错,挺拔苍翠。传说明朝奸相严嵩代嘉靖皇帝祭孔时,行至树下,树枝揭掉了他的乌纱帽,人们便认为柏树有知,能够辨别忠奸,因此称之为“触奸柏”或“辨奸柏”。

北京孔庙(先师庙)  第3张

砚水湖

大成殿中心院落御道的西侧有一口古井,由青石板组成的花瓣形井台,石质井圈,因坐落在德胜门至安定门内一带的水线上,井水常溢到井口,水清浅而甘冽,称为满井。相传,进京科考的举子们在孔庙拜谒孔子后,如饮井中“圣水”,便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以井水磨墨,便会浓墨喷香,落笔如神。清乾隆帝特赐名“砚水湖”。

北京孔庙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3号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