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关帝庙位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内,建于清乾隆四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有正殿,前后殿,东西配殿及山门,均为传统的砖木结构,正殿高10米,三铺顶,正脊饰有二龙戏珠,山墙正上方有精美石雕,装饰华丽。店内关羽塑像居中高2米,左有周仓,右有关平,墙上右有描绘关公故事的重彩壁画。1984年修整时,增建两座样式相同,高8.5米的钟楼,长280米的青砖墙镶嵌30多个各式漏窗,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其为市级保护单位。
黑龙江齐齐哈尔关帝庙历史
从方式济《龙沙纪略》可知,康熙末叶,齐齐哈尔“郊外惟庵刹四五而已。”其中是否有关帝庙,不得而知。至乾隆朝,黑龙江将军辖区的关帝庙已经不只一座。史料显示,齐齐哈尔龙沙公园内关帝庙建立最早。对其建造时间,说法不一。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重修黑龙江省城关圣帝君庙碑记》中,有关帝庙“建自有清乾隆间”的文字。民国八年(1919年)出版的魏毓兰《龙城旧闻》、伪康德九年(1942年)出版的《满洲古迹古物名胜天然纪念物汇编》均认为,齐齐哈尔关帝庙建于清嘉庆戊寅年(即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但伪满康德六年(1939年)出版的《龙江县志》则认为,关帝庙“建于前清乾隆四年(1739年),嘉庆戊寅年重修。”西清《黑龙江外记》中,有乾隆年间黑龙江将军傅玉毁关帝庙中靴匠祖师像的记载,证实乾隆年间齐齐哈尔关帝庙已经存在 。
乾隆时代,齐齐哈尔城中有城隍庙、土地祠、马神庙、观音庵,城外有先农坛、关帝庙、万寿寺、三官庙、龙王庙、大悲庵、药王庙、鬼王庙、昭忠祠、普恩寺、河神庙、镇江阁,住僧、道人均隶属于黑龙江将军衙门户司。户司设僧官一人,被称为长僧负责宗教事务。其余的僧人基本上是被流放的“盗与阉”。墨尔根、黑龙江城也有关帝庙,建立时间不详。在黑龙江荒村僻壤,祭祀关帝、土地的不可胜记,反映了祭祀关帝极为普遍 。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永玮任黑龙江将军期间,主导确定了齐齐哈尔城官祭迎神、送神、献爵、读祝的仪式和程序,其中就有关帝庙。这套程序,完全是京城庙祭的翻版,由此可知京旗宗教文化对黑龙江的影响。
史料显示,道光、咸丰、光绪皇帝均御赐过齐齐哈尔关帝庙匾额,名人字画也很多,而今均散失殆尽。关帝庙正殿曾有楹联:“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有把“天”写作“年”的),横批“亘古一人”(有写作“忠义恒天”的),出自道光年间流放齐齐哈尔的翰林、户部尚书英和之手 。
至庚子之乱前,关帝庙因有官、民祭祀,香火不断。东厢房一度还建起戏楼。庚子之难后,寺庙黯然,一派萧条。据《东北义和团档案史料》记载,光绪二十七年四月(1901年6月),百余名俄兵来到庙内,强拆戏楼底座围砖200余块,经住僧劝阻,戏楼得以保存。
清宣统年间,黑龙江巡抚周树模拨银一百三十六两重修庙门、围墙,并亲自到该庙主持最后一个年度的官祭。至此,持续一百三十余年的春秋官祭终止。
民国初年,关帝庙的住持是僧人,并非道士,庙内尚有道光时代的匾额。据林传甲《龙江旧闻录》记载,关帝庙东厢有内台,旧时演戏处。自戏园兴起,改成舞台,演戏者日少,不久成为厝柩之用,卜奎关帝庙自此衰落下去。后来,督军吴俊陞在关帝庙安置过齐齐哈尔军乐队。
1932年,在伪满齐齐哈尔公安局长刘允升,省长程志远(先任)、韩云阶(后任),警备司令官张文铸等动议下,拨款千余两,同时募集部分资金,责成省会公安消防督察长李鸿臣、司法科长蔡遇春修缮关帝庙,仅半年多即告完工。刘德权记其事,市长杨乃时书丹,刻下《重修黑龙江省城关圣帝君庙碑记》。
1946年齐齐哈尔解放之初,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关帝庙、寿公祠等处划入龙沙公园。文化大革命前后,关帝庙成为文化局职工住宅。1980年,政府动迁住户,拨款进行大规模整修。确定了由前殿、正殿(“忠义权衡”殿)、后殿(“夜观春秋”殿)组成,同年九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关公、关平、周仓的塑像重新塑成,齐齐哈尔某官员定庙名为“关公庙”,以别“帝”字,成为全国少有的现象。
2001年,关帝庙正式归属道教,并恢复正规宗教活动。而今,庙门常开,然香火难盛。忠义、道德、诚信、英勇之精神体现于此,应光大倡导为善!
黑龙江齐齐哈尔关帝庙地址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龙沙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