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园林的消夏环境

冰肌玉骨,清凉无汗。水殿里的风又暗又香。绣帘开了,一点月亮窥视着人,人还没睡,枕钗太阳穴乱七八糟。站起来,手牵手,庭户沉默,看到疏星渡河汉……”

浅谈古代园林的消夏环境

苏轼的《洞仙歌》讲述了五代后蜀王孟昌和爱妃花蕊夫人在宫殿里度暑假的故事。雄蕊夫人住在临水的殿阁里,凉风从水中吹来,掀开绣帘,屋内顿时芬芳满满。月光趁机透过窗帘,仿佛被花蕊夫人吸引,来一窥国色。这对夫妇被花香和明月唤醒,起身在花园里一起散步。夏夜寂静,流星划过银河,美丽的风景越让人感慨岁月的飞逝。

孟昌和华瑞夫人住在摩诃池旁边。这个游泳池也被称为龙跃池或宣华池。这个游泳池建造了许多宫殿和亭子,是后蜀最大的宫殿。在炎热的夏天,热浪、风景、花卉和树木,可能是一个理想的地。

水景销烦暑

在花园里避暑,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今天,苏州洞庭东山的消夏湾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美女西施在这里避暑而得名。诗人称赞这里的一湾湖沼泽,六月夏如秋。为了避暑,建造了最大、最持久、最大的宫殿。清朝是中国皇家园林的全盛时期,其中许多与避暑有关。

清朝皇帝从东北进入关内,很难适应北京的炎热。尤其是建于明代的紫禁城,为了营造庄木,以营造庄重的威严感。太和殿前最气派前,巨大的庭院,没有树。1651年亲政后不久,清朝第一位入关的顺治皇帝开始在紫禁城旁边拓建西苑。顺治皇帝除了修建北海的琼华岛和白塔外,还修建了南海的南台,这里安静空旷,四面环水。康熙时期,这里被扩建成一个独立的宫殿区,被称为英台。日常政务、会见臣僚、皇家前进讲座等事务不在紫禁城举行,而是在英台举行。

清朝皇帝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皇家园林的功能和性质。

清朝以前的宫殿大多是皇帝玩耍的地方。因此,吴王夫差的消夏湾和蜀王孟昌的摩诃池都伴随着国家美丽的爱妃。然而,清朝皇帝只是把宫殿搬到了花园里,因为他们整个夏天都在花园里度过,政府和国家事务不能被浪费。当前的政治和军事事务都在花园里做出决定。

西苑的颍台毗邻紫禁城,只是皇帝兼顾朝政和避暑的权宜之计。天下稳定,国力强大,皇帝们开始寻找更理想的园林基地。与内城相比,北京西北郊的海淀区毗邻西山,水土丰富,堪称京师的避暑胜地。康熙皇帝在这里建造了清朝第一个离宫御园——昌春园。此后,两位继统皇帝一发不可收:雍正皇帝在昌春园北建圆明园,乾隆皇帝在今天的颐和园西建清邑园。在这一时期,海淀地区名园云集奠定了基础,其原因与避暑有关。

就构成而言,中国园林包括四个要素:山、水、花卉、树木和建筑。其中,与夏季最密切相关的是水景(图1)。消夏湾、孟昌和华瑞夫人居住的水殿都与水有关。清朝皇帝建造的几座避暑宫——西苑、长春园、圆明园和颐和园也以水景取胜。

浅谈古代园林的消夏环境

图1(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夏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风入松提供

西苑包括北海、中海和南海,从名字上可以猜到,公园里有大片的水面,浩瀚如海。康熙《长春园》记载,他为长春园选址,首先相中的是这里水源丰富,平地涌泉,奔流??,丹陵汇扩建后,公园弥望涟漪,水势加胜,成为壮观的水景园;康熙经常住在这里盛夏郁蒸,炎景色等待的这里,欣赏公园的景色以清和清热。以春为名的长春园,其意图是消除夏。

清末昌春园被毁,原貌不得而知。相比之下,我们对圆明园和颐和园了解更多。两个花园都有丰富的水景。九洲围绕前湖和后湖布置在圆明园西部,福海象征着中国东海。颐和园南部有开阔的昆明湖,占全园的四分之三。有趣的是,圆明园被翻译成OldSummerPalace(老夏宫),颐和园被翻译成NewSummerPalace(新夏宫)直接指出了两者作为避暑胜地的本质。

花木驻清凉

园林中与夏季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元素是花卉和树木。东晋简文帝游览华林园,讲述了一句名言:你不必远离你的心。如果你有森林和水,你会有自己的想法。华林园的宁静得益于森林和水。除了前面提到的水景外,高大茂密的树木还可以遮挡烈日,这也是园林中降温不可或缺的元素。

鲍沁星的文章《中国传统园林夏季建设历史分析》将花卉和树木定义为生物冷源,与溪流、泉水、洞穴等地质冷源并列。有很多种花和树可以帮助消暑。李宇的《闲情偶寄》提到:树可以是阴凉的,不是槐就是榆树。他称槐树和榆树为夏屋。夏天意味着大。夏天的房子越高越凉爽,这与其他三个季节不同。

树木因其阴凉而凉爽。李宇指出,种树成荫不是十年不可能,即使是最容易生存的柳树长到遮荫可以遮挡太阳,也需要几年。但有一种花和树,但可以早上种树,晚上享受凉爽,那就是竹子。

借竹消暑在园林中应用广泛。北宋宰相司马光的独乐园有七景,第四景种竹斋是清暑之地。这座房子建在池子的北面,有六个房间,屋顶铺着多层茅草,墙壁也很厚,以抵御烈日;入口在东侧,南北宽敞的窗户,容易延伸凉爽的风;它最独特的是各种美丽的竹子,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夏季世界(图2)。

图2(明)仇英《独乐园图》竹斋,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浅谈古代园林的消夏环境

明代孙承恩的作品听雨轩建在小溪的曲折处,两岸竹树覆盖,绿阴郁,即使在夏日的中午,也感觉不到暑热。清代南京愚园有一座竹坞,建在羊肠曲径之间,令人眼花缭乱,竹树蒙密,在这种氛围中,只觉得绿阴昼静,夏凉。最具代表性的是南京的万竹园。花园以竹子命名。里面有碧玉数万挺,纵横两三顷,自得其乐,深邃无尽,赤日避而不下,凉爽徐发。成千上万的翠竹甚至可以避开烈日,凉风自生,充分发挥竹林的避暑效果。

另一种能与竹子相比的花木是荷花。苏轼所咏的水殿风来暗香满,那是从水中递来的荷香。后人题咏夫差、西施的《消夏湾》诗说:清风摇万柄,田田满白莲。水月卓灵魄,花叶相新鲜,莲荷亭亭玉立,吸引清风;花瓣映在水中,清心悦目。皇家园林圆明园40景中有一景曲院风荷,模仿西湖十景的同名景色,每当夏日风起,就能感受到沁人心脾的芬芳。

李渔的《闲情偶送》称赞荷花可爱、醒目、鼻子、美味,几乎完美,其中与夏天有关的是可鼻子。李渔写道:如果你能鼻子,你会有荷叶的香味,荷花的异味,夏天会夏天会消退,凉爽会消退。如果竹林通过阴凉的太阳创造的凉爽是自外而内的,那么荷花通过呼吸调息获得的凉爽是自内而外的,构成内外呼应的双极(图3)。

图3(明)荷池茅亭张宏的《止园图》,洛杉矶县美术馆藏

水景和花木与避暑直接相关,园林的另外两个要素——建筑和岩石与避暑间接相关。袁枚指出:亭馆宜,避寒易,避暑难,正是因为避暑难,苏轼提到的建在水边的凉殿才会很受欢迎。李宇介绍了山石中的石洞,倡导洞中宜空一点,储水假装漏洞,让涓涓细流的声音从上到下,一夜之间。扬州个园四季假山的夏山是山水结合的石洞,可以让其中之人不会在六月寒冷。

这样,所谓的花园没有夏天,长夏和秋天,花园的四个元素与夏天有或近或远的关系,可以被称为理想的夏天的地方。园林建设始于人们对美丽舒适环境的追求。古人就是这样,今天的人也不妨去花园,寻找世界的凉爽和内心的宁静。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