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正觉寺

正觉寺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遗址内。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初名开元寺,乃大夫李遵旧宅,寺内旧有铜模唐明皇像。宋代改名正觉寺。该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建成,由两名喇嘛住持。当年乾隆皇帝修建正觉寺的目的,是“兴黄教以安蒙古”。正觉寺在圆明园的佛寺中等级很高,是一组很规矩的寺庙,其建筑风格体现着儒家思想。

北京海淀区正觉寺  第1张

目前,寺内陈列着四面十二臂造型铜鎏金胜乐金刚、粉彩描金海晏河清燕耳尊、青玉老人山子、温润通透的花甲联芳和田白玉扳指等一百多件圆明园文物。

山门外旁边新立一块石头,上刻“不能忘记”,为著名书法家中石所书。

正觉寺山门外檐刻有“正觉寺”三字,为乾隆御书,汉、满、藏、蒙四种文字合璧。进得山门,两侧为钟鼓楼。

天王殿原供奉弥勒,东西两侧是四大天王。殿前石鱼为新作的塑料制品,外加石膏处理。院内古树很多。三圣殿原供奉西方三圣。

北京海淀区正觉寺  第2张

文殊亭为八方重檐亭,外檐匾上有“文殊亭”三个字。该亭又称殊像阁、文殊阁。据记载,文殊阁内奉有文殊菩萨骑青狮之像,总高二丈有余。文殊菩萨像及其背光均为木制包金,下乘白玉石台。文殊亭原供奉文殊菩萨,与承德外八庙之殊像寺宝相阁都建于乾隆中期,二者建筑格局很相似。

最上楼有后楼七间,楼东西各三间顺山殿。最上楼供佛五尊,法身连座通高三尺零六分,原供奉五佛,秘密佛、呀吗达噶佛、上药王佛、大轮手持金刚、喜金刚。最上楼、三圣殿前各有东西配殿五间。周围廊房为喇嘛住所。

海淀正觉寺历史

据清康熙《常州府志》载,正觉寺建于唐开元年间,初名开元寺,乃大夫李遵旧宅,寺内旧有铜模唐明皇像。宋代改额正觉寺。清乾隆《阳湖县志》记元人萨天锡《正觉寺晚归》诗云“粥鱼声已罢,日暮掩柴扉,送客月在地,出山云满衣。灯明闻犬吠,松暗见萤飞,深夜长廊静,多应独自归”,即此。正觉寺始建于唐代,初名妙觉寺。相传是有南宗八祖之尊的马祖道一开基立寺,规模不大,其景观现不可考,到宋代盛况空前,历代文人对正觉寺都留有赞誉诗文。

1860年及1900年,圆明园两度罹劫时,因正觉寺独处绮春园墙外幸免于难。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因为正觉寺在湖水中间,再度幸免于难。是圆明园唯一仅存的没有被烧毁的建筑群。据说该寺曾一度为义和团占用。八国联军侵华时,驻在对面朗润园的德军收容所,毁坏了本寺一些门窗和佛像。清末划归雍和宫下院;民国初年,正觉寺被曾任北洋政府代国务总理的颜惠庆购作私人别墅,拆去佛像,改造装修,资遣喇嘛。后又转售清华大学为教职员工宿。

北京海淀区正觉寺  第3张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正觉寺被海淀机械制造厂即今北京长城锅炉厂等三家企业占用。现仅残存山门、文殊亭和四座配殿及廿六株古树。圆明园管理处从2002年开始对正觉寺进行清理,并委托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对正觉寺的修缮复建进行了设计,正觉寺一期修缮工程于当年年底开始进行,2003年9月底竣工。

经过九年的修缮,圆明园正觉寺展新容,从山门、钟鼓楼到天王殿、文殊亭等建筑敞开大门,迎接游人。为纪念正觉寺向公众开放,圆明园管理处特别发行了圆明园正觉寺开放首日纪念封,向游客限量发售。同时还举办了《圆明园历史文化遗产展》、《圆明园流散文物展》、《涅槃的奇迹-正觉寺专题展》等展览,向游客介绍正觉寺修缮保护成果以及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不过,此次试开放的正觉寺中没有佛像,也没有香炉。

海淀正觉寺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圆明园遗址内)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