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华林寺-长江以南木建筑活化石

明代文学家曹学泉诗中的寺庙是华林寺。华林寺庄严地站在华林路青翠的绿树下。与国内外著名的鼓山涌泉寺、香喷喷的西禅寺相比,华林寺似乎有点低调,但其大殿与山西平顺大云寺大殿、平遥镇国寺大殿同时是中国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经过后代的反复修缮,北宋初期的法国特色依然保持不变。就时代而言,它在全国排名第七,在江南排名第一。经过几千年的变迁,华林寺现在只有大殿,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福州华林寺-长江以南木建筑活化石  第1张

发现档案

华林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吴越国王钱氏割据时,福州县为祈求国境和平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明正统九年(1444年),授予华林寺牌匾。宋朝著名大臣李刚、张军曾在这里游泳。

历史溯源

中国古建筑的活化石

叙述者:福州博物馆华林寺保护管理局局长陈凯敏

华林一词来自弥勒佛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道,开了三次法会,度过了中下三个众生的说法,这个名字至今仍在使用。

清代嘉庆从23年到道光九年进行了大规模修缮。除了大殿、天王殿、山门,还增加了准提楼、文昌阁、火神庙、金佛殿、大士阁等。林则徐为华林寺的重建写了纪念碑。

说到华林寺,由于华林寺在中国古建筑中的特殊地位,必须重点介绍其建筑特点。华林寺大殿平面近方形,宽三间,深四间,深八架椽,单檐九脊顶。檐柱14根,内柱4根,宽15.84米,深14.7米,台明面积495.6平方米,单檐歇山筒板布瓦顶。为了容纳内槽佛像的高度,大殿为抬梁式结构,内柱高于檐柱2.62米。

华林寺大殿虽然只是三开间的佛教建筑,但中间的小心间宽度却达到了6.5米,超过了山西五台的七开间佛光寺大殿和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宋元时期,南殿增加了心间尺度,旨在增加和扩大礼佛空间。宋朝以后,南殿的心间尺度普遍增加,甚至超过了唐宋北部大殿的心间尺度。华林寺是这一特征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华林寺大殿四檐及内柱头均施斗拱,用料巨大。与宋代相比,三开间殿堂用材和九开间用材等量齐观。《营造法式》一流的材料也很大,早期的建筑特征非常明显,这也是同一时代罕见的截面比例。大厅的足部材料高度为0.45米,是中国最大的。大厅有18根木柱,柱以上由斗拱支撑,无钉,反映了构件简单、特殊、结构严谨、简单的特点,在空间设计、造型、工艺上达到了完美的水平。

福州华林寺-长江以南木建筑活化石  第2张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组成部分,在建筑柱与屋顶之间形成过渡,可以支撑上部大规模挑出的屋檐,实现功能与审美的协调与统一。在中国历史上,斗拱通常只设置在大型宗教或宫殿建筑中,而普通民居则不允许使用。斗拱广泛应用于华林寺大殿的梁架中,斗拱总高度为檐高的3/4,体积大,多用驼峰,少用蜀柱。斗拱与梁架融为一体,结构简洁严谨,气势古朴。

华林寺大殿框架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使大殿经历了千年风雨的考验,至今保存完好。华林寺大厅的大柱都是梭形柱,上下滚动,即柱形略呈梭形,上下直径小,中间直径大。梭形柱上装饰着肥大的月亮梁,呈圆形截面,与北方近似的方形截面完全不同。这种木柱风格在南北朝很流行,隋唐以后很少见到——简单的造型、精湛的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风格,使华林寺在唐宋时期的木结构建筑中独树一帜。

这种梭形柱喜欢在北方汉至南北朝使用,隋朝以后逐渐减少。五代梭形柱的实际应用主要在南方,在福建宋代建筑中非常常见。同时,中国古代建筑柱的形状也从粗到细变化。根据华林寺柱高4.57米,柱底直径0.6米,柱径与柱高比为1∶7.61、显得粗壮古朴,大殿早期建筑特色显著。梭形柱成为沿袭古代制度形成的重要地方特征,在于梭形柱的柱头上方有一个巨大的乳斗,底部有一个盘板。华林寺大殿是这一系列特色的活化石,使建筑的视觉效果更加简约典雅。

华林寺大厅在福建的结构和艺术处理上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如粗梭柱上下卷杀、圆截面月梁、云驼峰、巨大拱斗、层层斗、插盘斗、昂面双枭双混曲线、柱头方、罗汉方、屋檐上刻有团体等,构成了福建地方建筑独特、笨拙、直率、古风的特点。

大厅中间的平梁也值得一提。它的梁不需要叉手,而是用三个并列方斗支撑的翼形驼峰支撑脊檩条,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做法,如行云流水、曲线奔放等。不同规格的云驼峰在中国已知的例子中非常罕见。

保护传承

省级文保单位升格为国家级

20世纪50年代,我省文物工作者在全省首次文物普查中发现了华林寺大厅,当时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福州重建文化管理委员会后,华林寺大厅的保护被列为首要任务,并于1981年接管了大厅。1982年,福州华林寺大厅被宣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时,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华林寺大厅的梁架歪歪扭扭,榫头拔出,所有的装饰和雕塑都被破坏了。省、市政府高度重视华林寺大厅的保护和修复,共同努力。

国家文物局分配资金,指定专业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所负责大厅恢复工程设计、资金预算和施工指导。中国著名古代建筑专家李竹军负责这项工作。1986年12月,大厅正式开工建设。大厅于1988年8月竣工,然后增加了山门走廊。1989年国庆节期间,大厅试行开放。

福州华林寺-长江以南木建筑活化石  第3张

华林寺大厅开放后,1995年和2000年进行了两次屋顶渗漏工程。2015年,在福州文化旅游局(当时是福州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和福州文物管理局的领导下,福州博物馆于2019年完成了华林寺大厅修复工程,并于当年重新开放。

专家点评

福州博物馆馆长张振玉

建筑是一段凝固的历史——华林寺大厅是福州现存古建筑的瑰宝。它的砖瓦、斗拱都充满了熟练工匠的思想,讲述了福州古建筑的传奇故事。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古建筑是这种凝固的音乐中最古老的乐章,华林寺大殿是这种古代乐章中的经典之作。

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华林寺大厅建筑技术的特点在五代十国和宋木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许多技术都是未记录的例子,突出了福州古代建筑的独特元素。它是千年古代建筑中的瑰宝和灵魂。

华林寺大厅作为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被誉为江南古建筑瑰宝,是长江以南木结构建筑的活化石,堪称五代十国宋建筑的物理图书馆,也是追溯福州古建筑历史之源、寻找福州古建筑历史之脉的物理见证。它的建筑技术和风格也影响着日本建筑中的大佛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