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了明代建筑的四大分类建筑及其特点

明朝建筑是指公元1368-1644年(明朝)之间的建筑形式。明朝时,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后期。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继承了宋朝的法国传统,启动了清朝的官方建设。无显着变化,但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主要特点。明初的建筑风格与宋元相似,古朴雄浑,明中时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明末的建筑风格则趋于繁琐。

详细说明了明代建筑的四大分类建筑及其特点


明代建筑对第一住宅等级制度有严格的规定。一、二级官厅有五九个,九级官厅有三七个;普通人不超过三五个房间,禁止斗拱和颜色。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定制:六至九品官厅三间七架,正门一间三架;普通大厅不得超过三间五架。洪武三十年来一直重申,房子可以多到一二十套,但房间和架子不能增加。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稍有灵活性,架数可以增加,但间数不能改变。


明代住宅的等级制度主要限制房间数量和架子数量。至于建筑层数,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措施。明代住宅可以展示明代建筑的特点,优雅稳定,工艺精湛,装饰精美,雕刻和彩画精致优雅。苏南、浙江东部、安徽南部、山西襄汾都有明代住宅遗产。



明代建筑主要分为四类:都城建筑、宫殿建筑、住宅建筑、宗教建筑


都城建筑


明南京城


明初53年(1368~1420年),南京建都在长江下游。永乐18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首都。


南京地理条件优越,北靠长江,水源丰富,运输方便,南有秦淮河绕城而过,是水运集散地。这里自古就有“龙蟠虎踞”的美誉,钟山龙蟠于东,石城虎踞于西,北有玄武湖一片大水面。从公元3世纪到6世纪,有六个王朝建都,前后300多年。朱元璋于公元1366年开始扩建旧城,修建宫殿。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登皇,南京成为明朝都城。经过20多年的建设,南京作为明帝国首都的格局终于完成,全市人口达到百万。南京是在元代集庆路旧城的基础上扩建的。城市由旧城区、皇宫区、驻军区三部分组成。后两者是明初的扩张。在这三个区域周围修建了33.68公里墙。


南京的城墙墙基用条石铺成,墙体10厘米×20厘米×大约40厘米的城砖砌成两侧外墙,中实杂土,只有宫区东北两侧的城墙全部用砖砌成。南京33.68公里长的城墙,沿长江各州府125个县烧制后运往南京使用。每块砖都印有制片人、窑匠和夫妇的名字,严格的质量责任制是可以想象的。城墙沿线有13座城门,门上有城楼。重要的城门有瓮城,其中聚宝门、通济门、三山门是水陆交通要道,每扇门都有三座瓮城加强防御。一开始,城墙上有200个军士宿卫窝铺房,一万三千多个。现城墙仍有21.35公里,窝铺无存,有少数残留。


除了城墙,还修建了一座50多公里的外郭城,包围了中山、玄武湖、幕府山等大郊区,开辟了16个外郭门,形成了保卫明宫的四条防御线,即外郭、都城、皇城、宫城。


宫殿建筑


紫禁城


紫禁城四面开门,四角设角楼。整个城市分为两部分:外朝和内廷。外朝用于处理朝政、举行仪式、召见大臣和接待客人;内廷是皇室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朝代以奉天、华盖、谨身三殿为中心(三殿用穿堂连接),左前(东)配文华殿,右前(西)配武英殿,形成品字形格局。文华、武英两殿都是皇帝的别殿(便殿),是皇帝召见臣下和斋居的地方。文华殿也是读书授课的地方,殿内有孔子像。作为皇后生辰时大臣们的命妇,武英殿在此进贺。内廷的建筑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为中心(三宫也以穿堂相连),这是皇帝和皇后的住所。中宫东侧有东六宫在中宫东侧,西六宫和西房五所供妃子和宫女居住。三宫一侧附近的中间一宫是贵妃居住的。

详细说明了明代建筑的四大分类建筑及其特点



太庙和社姬坛


紫禁城前两侧有两组重要建筑,东侧是太庙,祭祀皇帝的祖先,是皇权世袭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西边是国家祭坛,祭坛上铺着五色土——东青土、南红土、西白土、北黑土、中黄土。土壤由当地州政府送来,这意味着普遍的世界,不是国王的土壤。这两组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建筑是基于传统的左右社会形式。


奉天殿南侧中轴线有五扇门,依次为:


1、奉天门,门内有一个皇室座位,是皇帝每天见大臣裁决政务的地方。门前庭院两侧的东西两侧都是写《日常生活笔记》和《记录》的地方(前者记录了皇帝的日常生活,后者记录了朝廷事务),这里还写了记录规章制度的会议书;


2、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当所有官员都在这扇门前等待时,战斗班主任在门前举行了俘虏仪式。门的形式是从唐宋的门阙演变而来的。木架建筑建在水平平面的高台上,下面有五个拱门洞。这是一座庄严而雄伟的城门建筑;


三、端门,也作为城门的形式,但没有实际用途,是礼制所需的仪门;


四、承天门,形式与端门相同,是皇城的正门,皇帝颁布诏书,最高司法机关秋季判处重囚都在门前举行;


五、大明门是皇城外门,门外是市区。


根据儒家对礼仪制度的解释,宫殿有三朝五门。三朝是外朝一、内朝二,或大朝、常朝、日朝,体现在明北京的宫殿中。然而,在实践中,日常朝见主要在奉天门举行。只有元旦、冬至、皇帝生日礼物和宴会才在奉天殿举行。华盖和谨慎的两座宫殿只用于召见下属、宴会亲王和皇帝换衣服。


五门是从奉天门到大明门延伸1.5公里的五门。这说明了门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象征意义。


住宅建筑


在古代,住宅不仅是居住场所,也被视为宅主身份的象征。唐宋时期,朝廷对官员和普通人的住宅形式有一定的限制,但仍相对宽松。例如,宋朝规定,六个产品以下的官员不能在房子前建造乌头门,普通房屋只能进入深五个,只有一个房间,不能使用飞檐、重拱、四铺、藻井和彩色装饰。重点是区分官员和普通人的身份差异。明初,住宅等级划分严格,官员不得使用歇山、重檐屋顶、重拱、藻井。这些限制最初是针对宋代普通人的,但现在是针对品官的,这意味着除了皇室成员,无论你的官位有多高,房子都不能使用休息山顶,只能使用两座建筑(悬挂山,硬山)。此外,又把公侯和官员的住宅分为四个级别,从大门与厅堂的间数、进深以及油漆色彩等方面加以严格限制。至于人们的房屋,不得超过三个房间,不得使用斗拱和颜色。这些反映了明代等级制度的森严在住宅形式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逾期制度的现象非常普遍。到目前为止,江苏苏州的民居批精美的金色绘画和砖石雕刻。



详细说明了明代建筑的四大分类建筑及其特点

中国住宅遗产今天所知道的最早的实物是明朝。发现的明代住宅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山西、陕西、福建、广东、四川等省。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技术传统的差异,当地的住宅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如:山东曲阜衍生公府、明浙江东阳卢宅、福建明土楼等。


宗教建筑


佛教建筑


明代大陆佛教仍以禅宗为主。宋元时期,禅宗的五山十刹主宰着佛教,而明代则被四大名山所取代。五台山是文殊的道场,普陀山是观音的道场,峨眉山是普贤的道场,九华山是藏族的道场。四山寺庙众多,规制宏伟,成为明代佛教建筑繁荣的象征。


明代佛寺总平面追求完美的轴线对称性和深层空间层次。例如,原来的山门演变成前金刚殿,后天王殿,成为两座建筑;在中轴线上,佛殿增加到两个或三个。例如,南京天界寺有正佛殿、三圣殿、毗卢殿,三殿前后对应;钟楼和鼓楼在山门内左右对称配置,观音殿和轮藏殿在佛殿前左右对称配置,是明代佛寺布局的新特色。



砖拱建筑


在明代佛教建筑中找到了一个发展的世界。由于《大藏经》多次由皇家颁发,藏经用的防火建筑成为暂时的迫切需求,砖拱建造的无梁殿建筑应运而生。到目前为止,明代还有十多座无梁殿,包括南京灵谷寺、太原永佐寺、峨眉山万年寺、五台山显通寺、苏州开元寺等。


道教建筑


元明时期也发展起来。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宫建于元代,是道教建筑的重要例子。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的大面积壁画精美,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代的道教建筑是湖北武当山永乐皇帝建造的最宏伟的道教宫殿。


伊斯兰建筑


一些少数民族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元明时期,新疆各地建造了伊斯兰教的礼拜寺、玛扎(圣人之墓、穆斯林晋拜之所)等建筑。穹顶技术和琉璃饰面技术广泛应用于伊斯兰教建筑。马扎在伊犁霍城的秃忽鲁克·帖木尔汗马扎最具代表性(建于1363~1364年,是新疆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蒙古汗陵墓)。喀什艾提嘎清真寺建于公元1422年,是新疆最大的伊斯兰礼拜寺。中原地区的一些清真寺受到建筑平面风格和材料的影响,因此具有陕西省西安化觉巷清真寺等汉式风格。


以上是明代建筑的分类和特点。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