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木构窟檐——莫高窟历史上曾经修建过大量的窟檐建筑,在古人的记载中,莫高窟盛唐时期的景象是:“前流长河,波映重阁”,晚唐时依然是“峥嵘翠阁,栏槛雕楹”的繁荣景象。这样的盛景已经无法看到,莫高窟仅存窟前仅存唐宋窟檐五座。
(以上图文转自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官方微博)
窟檐的“檐”就是引用了古建筑屋顶的重要构件,如出檐、挑檐、连檐;塔檐和避雨、凭栏眺望的各层腰檐;民居的正面往往还搭上庇檐,或称引檐;汉阙顶部的单檐或重檐屋顶等,都是与窟檐一样为了遮阳、排水、避雨的需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型石窟外,往往有木构的殿廊,如云冈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炳灵寺石窟与北石窟寺等。一些石窟的前廊,都忠实地表现了木构建筑的式样,或者前部开凿具有石质列柱的前廊,使整个石窟的外貌呈现出木构殿廊的形式。如麦积山石窟的七佛阁(第4窟),在距地面近80米的高处,雕凿了长31.5米,深4米的前廊。每个方形列柱高8.87米,面阔七间,上雕枦斗,承受檐额,而栌斗内有梁头伸出,刻有庑殿式屋顶。
廊后排列七间佛龛。如此巨大的规模,很可惜,建成后不久,大部分列柱就被大地震摧毁。又如北响堂山石窟的中组石窟外檐雕凿的两层楼檐,外观略似北齐楼阁。
到了唐代,石窟外部已没有前廊,外观的建筑成分已经减少了,就以建筑处理。莫高窟大佛殿前的九层楼就是代表,南区的不少洞窟外建有木构窟檐,至今还保存宋代以来的木构窟檐5座,已成为重要的文物建筑。乐山大佛前,原来建有13层重楼的大像阁,也是窟檐性质。云冈石窟的五华洞11-13窟前,就发掘出辽代木构窟檐遗迹。须弥山石窟原来就有保护性窟檐。也有在摩崖造像外加上各种形式的龛楣,与窟檐的功能有许多相近之处。
按窟檐的性质,应属于保护性建筑。它作为一种石窟与摩崖造像的礼佛空间和保护设施,一直以来都普遍存在于中国古建筑的传统中,它的保护功能已被历代所认同。由于它能继承古建筑的历史和地区特点,准确地传达不同时代的历史信息,因而大家在关注其保护功能的同时,也十分在意其结构形式,是否与石窟及其环境协调。甚至在讨论新建窟檐时,争论最多的往往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