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传统建筑吊脚楼!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建筑形式。苗寨吊脚楼,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一般四件三间,或五件四间,个别六件五间。因此得名前檐柱吊脚,吊脚楼。底层主要用于圈养牲畜和家禽,堆放柴草、农具和储存肥料。第二层是全家活动的中心。苗语称阶息的美人靠安装在正中堂屋外。大厅又迎客厅,嘉宾亲朋好友来了,这里经常摆长桌,设宴款待。第三层一般用于储存粮食和杂物,大家庭也用1-2间作为客房或女儿的卧室。有的还用吊脚楼边的木板作为晒楼,晚上可以享受凉爽的休息,看星星赏月。

苗族传统建筑吊脚楼!



苗寨吊脚楼,充满活力,天人合一。苗家搬到这里后,为了留下平坦的耕地,为了适应这里的自然条件,为了自己的繁殖,在建造住宅时,选择在30-70度的陡坡上,在继承传统干栏建筑的基础上,创建了斗式木结构吊脚楼。这种结构形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结构简单,稳定性强,以柱、梁为基本构件,通过穿斗形成完整的空间。二是充分利用当地木材及其强度。由于采用了穿斗结构,可以用小材料盖大房子。第三,既节约了耕地,又适合山坡建房,通风防潮效果好,典型的天人合一。所有榫卯连接的房屋框架。


一栋房子需要的柱子、屋梁、穿枋等等有上千个榫眼,木匠从来不用图纸,仅凭着墨斗、斧头、凿子、锯子和各种成竹在胸的方案,便能使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梁梁相扣,使一栋栋3层木楼巍然屹立于斜坡陡坎上,足见苗族民居建筑工匠的工艺水平。不识汉文的苗族木匠在建造民居中,运用高深的力学建筑原理和普通的几何图形。

苗族传统建筑吊脚楼!



从宏观上看,吊脚楼的造型是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结合,是一种稳定庄重的普通几何图形,给人一种既优雅又高大的感觉。柱、方、梁、檩条都是垂直交叉的,在三维空间中形成垂直网络系统,为长方形结构奠定基础,然后逐延伸组合成整个房屋。由于排水的需要,屋顶必须是两面或多面,以确定其三角形最稳定的结构。


从横向上看,房子的上、中、下部由三棱体和两个长方体组成。这样的建构,除了结构上的稳定得到保障之处,在艺术感觉上显得端庄稳重。吊脚楼在虚实对比关系上,显现了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截面纤细的木结构穿斗式结构已极轻灵,苗居半侧吊脚楼突出轻效果。悬虚构屋,架空而立,上实下虚,对比强烈。民族传统宗教色彩浓厚,备料、发墨、上梁等都要祭祀,而且有很多禁忌。

苗族传统建筑吊脚楼!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的实物保护和建筑文化的延续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经过历代苗族工匠的精心设计和不断加工装饰,吊脚楼更加简约实用,美观大方,为苗乡山寨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与相关建筑习俗相结合,形成了苗族吊脚楼的建筑文化,对西江苗族社会文明进程和建筑科学的研究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保护西江千户苗寨,即保存一块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