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年学府长沙岳麓书院

长沙岳麓书院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书院建筑群。学院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朝.清末(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校,至今仍是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历史千年以上,是世界上罕见的千年学府。她的学生包括王夫之、曾国藩、左宗棠、熊希龄、程潜等,只楚有才,于斯为盛是岳麓书院的真实写照。

中国千年学府长沙岳麓书院


宋真宗赐岳麓书院额。


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在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正式成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南宋理学家朱等曾在这里讲课,据说鼎盛时期有千人从学。千年办学历史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深刻体现了我国教育制度的变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缩影。



岳麓山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山。西晋曾是道士活动的据点,曾建万寿宫,崇真观等。庐山寺成立于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年)。六朝建道林寺。道林精舍建于唐代。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办学,形成书院前身。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成立之初,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


青山有幸埋忠骨。辛亥革命后,许多仁人志士的遗骸睡在这里,这也是岳麓山的一大奇观。其中,最著名的是老民主革命先驱黄兴、蔡娥、蒋易武、刘道一、陈天华、辛亥光复湖南的前副总督焦达峰、陈作新、联盟会重要成员姚宏业、禹之漠、著名学者杨树达、大批阵亡士兵的墓地。壮丽的事迹与岳麓青山融为一体,是岳麓山文化的一章,是碧血丹枫美景中最感人的一页。


中国千年学府长沙岳麓书院

讲堂位于学院的中心,也是学院的核心。朱在这里讲课。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的御赐,道南正脉是乾隆皇帝的御赐。


自明宣德以来,经过当地官员的多次修复和扩建,岳麓学院的主要建筑每次都集中在中轴线上,主轴向前延伸到湘江西岸,向后延伸到岳麓轴线一侧设有亭台楼阁拱门,形成了书院历史上亭台楼阁、亭台楼阁、景观融合的壮丽景观。学院的讲座、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现有建筑的基本格局。


只有楚才有材,在斯为盛,是湖湘最鲜明、最集中的人文传统、学术思想、人才培养、文化特色和精神象征的代表和写照。湖湘文化最有成就、最有特色的是湖湘文化历史上出现的一代又一代的知识群体,包括宋代理学派、明代心学派、明清实学派、清汉学派等。因为他们有勇气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承担知识创新和社会道德的责任,充分发挥了知识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成就了一代又一代有历史贡献的人才。


御书楼,藏书的地方,据说还藏着《四库全书》等古籍


近代以来,以陶舒、魏源、何长龄、何熙龄为代表的经济改革派首次出现在湖湘,尤其是魏源的改革开放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个知识群体的代表都是岳麓学院的学生,深受岳麓学院坚定德性,明习时务思想的影响。


中国千年学府长沙岳麓书院

现代湖湘的第二个知识群体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松涛、刘蓉、曾国权、刘长佑的湘军集团和洋务运动的首领。他们是促进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政治人物。现代湖湘的第三个知识群体是以谭嗣同、唐才常、沈金、熊希龄为代表的维新变法人才集团,以及以黄兴、蔡娥、陈天华、程潜为代表的民主革命人才集团。这个知识群体是促进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这些人物大多与岳麓书院和改制后的学校有着密切的学术关系。


现代湖湘的第四个知识群体是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何叔恒、李达等早期共产主义者。他们为人民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深受岳麓学院文化教育的影响。这个知识群体的精神导师是岳麓学院的学生杨昌济。年轻的毛泽东曾多次住在岳麓学院。受实事求是校训的影响,蔡和森、邓中夏也是学院重组后的高等师范学生。李达后来担任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大学的第一任校长。



岳麓书院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仍在进行高等教育。学院是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学研究基地、湖南湖湘文化研究基地。宋明理学、中国书院史、湖湘文化史、中国礼制史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并致力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基地、中国书院研究基地、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如今,它也是中国唯一一所招收学生的古代学院。寺庙两侧都有研究生教室。岳麓的师生代代相传,继承了学院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责任,也使其文化成千上万的弦乐歌曲。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