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式布局在古建筑群体规划中的应用

本文阐述了庭院在古建筑群体中的主要建造模式,并对庭院的对称式布局和非对称式布局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对庭院式布局在组织空间、调节局部气候以及加强组群防护性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进行了概括。

庭院式布局在古建筑群体规划中的应用  第1张

  引言
  中国古建筑中以群体组合布局最为常见,特别以木构架为主体结构的古建筑群体。中国古建筑由于受到建筑材料的限制,因此单栋建筑体量都不适宜做得十分高大,大多数建筑群体都是由多栋单体建筑组合而成,因而形成了中国古建筑的离散型布局模式。
  中国古建筑的离散型布局包含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如果在建筑群体组合中能形成庭院的,都被称为庭院式布局;如果在组合中没有形成庭院的,我们把它称为非庭院式布局。在大多数的官式建筑以及民间建筑中,庭院式布局组合方式是中国建筑群体组合中的基本方式,亦是主流的布局模式。
  1 庭院式布局在建筑群体布局中的主要构成模式
  1.1 对称式布局
  对称式布局是中国古建筑传统庭院构成的主要方式。古建筑庭院包括宫殿型、居住型以及寺庙型庭院,其基本上都是采用对称式布局模式。所有的宫殿、寺庙、坟墓、衙署、书院等古建筑组群的庭院,除极小数庭院外,基本都采用对称布局模式。
  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例如北京四合院、吉林民居、云南“一颗印”以及江苏天井式住宅等居民建筑,都是采用严谨的对称式格局进行建造。在地形条件受限制、功能不符合要求、风水意识不允许等受限条件下,才形成个别格局不对称的组群建筑。即使如此,多数居民住宅的主要庭院还是会保持比较对称的形态,只是由于在某些边角部位做了部分调整,才呈现出局部不对称的建筑形态。
  古建筑中对称式庭院布局主要是以“一主两辅----四合院”的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基本单元。这种形式的基本单元具有一定的完整性,表现在古建筑的组成以及空间形成等方面。这种“一主两辅----四合院”的形式组合,一般规律是,沿着一条轴线向纵深延展,把多个不同大小、形态各异的单元以串联的方式进行连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通过利用组成空间、体形的对比与微差,来取得变化。
  庭院布局的对称方式,其构成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庭院空间在平面上要形成对称;(2)庭院空间在构成要素上要符合对称。庭院空间在构成要素上还包括:周边的建筑物、庭院围墙、建筑小品、周边的自然景观等等。只有在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这样的庭院布局的方式才被称为对称。
  1.2 非对称式布局
  非对称的布局与对称式布局不同,非对称式布局主要在园林型庭院和居住型的庭院中呈现。在寺观建筑的庭院中,有时也会出现少部分非对称的庭院建筑。它也可以用“一主两辅----四合院”单元的概念去理解,但这种非对称布局的形式比较灵活、自由,并且在建筑组合上也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可以让设计师随意发挥。因此,相对于对称布局方式,非对称布局比较灵活、自由及丰富多变。
  非对称庭院布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2.1 受使用功能的限制。居住型庭院的不对称布局,是由于受到居住建筑使用功能不对称的影响。因经济条件限制,部分居住建筑的格局向简约型方向发展,其建筑的布局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生产要求,致使非对称平面组群的形成。
  1.2.2 受自然地势条件的限制。自然地理环境、地势条件(包括不规则的地段、高低起伏不平的地形),是导致建筑中形成不对称布局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园林建筑中,顺应自然地形环境进行建筑布局,是传统园林型庭院布局采取的基本原则,根据这种建筑设计原则,便形成了大量依山顺势的非对称庭院格局。
  1.2.3 设计师追求自然情趣。园林型庭院即便建筑在平坦地段,有时也会因为设计师有意突破传统的对称格局,来寻求灵活自由的园林庭园空间。出于设计师这种有意突破的追求,使得非对称格局在园林建筑中成为了时代的主流,并成功塑造了很多极为优秀园林庭院的实例,并成为了传统园林建筑遗产中较为重要的部分。
  2 庭院式布局方式突出的优势
  2.1 组织空间
  庭院主要由屋宇、围墙以及走廊围合组成,属于内向性的封闭空间,它能够营造出较为宁静且具有安全感的生活环境和氛围。在功能上,庭院还具有保持交通联系以及组织人流等主要作用。它能有效地从使用功能和空间构成方面将分散的建筑群体聚集成为一个整体,发挥出一种纽带的作用。宗法制度下的家族,其具有森严的等级制度,而这种庭院的建筑组合恰恰适应了这种宗法制度下家族的家庭形态需要,并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2.2 调节局部气候
  庭院式布局围合成一种闭合而露天的庭院形态。庭院式布局建筑的庭院、天井院能够营造舒适气候条件,并可以减弱不良气候的影响。对于这种闭合而露天的庭院,其基本功能主要有:(1)采光、通风条件良好;(2)有利雨水的排泄;(3)配置绿化来调节小气候;(4)提供室外纳凉及休息的活动场所。通过改变庭院天井的大小、高低及开合程度,这种庭院式建筑既能适应北方建筑中注重的日照、防风功能等要求,又能适应南方建筑中的遮阳、通风等要求。
  2.3 加强组群防护性
  采用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居民建筑,其坚固性远远比不上以砖、石为主要材料的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的居民建筑,其屋檐、门窗隔扇等部分不够坚固,对于外敌的入侵往往不能有效进行抵御。而庭院式布局中各栋建筑均是正面朝向内院,其与外界的接触面则由院墙或殿屋的山墙、后檐墙环绕围合而成,十分牢固,使建筑组群的整体防护功能大大提高。
  2.4 纵深的发展序列
  在庭院式布局中,多重庭院的串联,自然造就了组群空间往纵深延展的序列。中国建筑群被称为是一幅画,人必须置身其中,方能目睹到它的真正面貌。只有畅游于其中才能欣赏、体会到建筑群的神韵;在行进过程中,由各个方向再经这种亦内亦外的空间进入室内,其空间呈现相互渗透连接而不是断然分隔,连续性非常强,让人深深感受到空间的层次感和深度感。
  3 结束语
  中国古建筑群落式布局,是中华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是中国传统古建筑审美价值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古建筑群体组合中的主流形式,庭院式布局有其本身独有的艺术特征,在中国古建筑发展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庭院式布局在古建筑群体规划中的应用  第2张

庭院式布局在古建筑群体规划中的应用  第3张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