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和布局如何?

框架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由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结构,即由木柱和木梁组成的框架,屋顶和屋檐的重量通过梁传递到柱上,墙只起到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和布局如何?


古老的谚语墙不塌总结了中国建筑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满足不断变化的生活和生产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不负荷,门窗设置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此外,这种框架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和其他高级建筑的独特组成部分,即屋檐下的一束斗拱。它由斗形木块和弓形水平木材组成,纵横交错,逐层挑出,形成大大小小的支撑。该构件不仅具有支撑载荷梁框架的作用,而且具有装饰作用。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从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到现有的古建筑,中国古建筑在平面布局上有着简明的组织规律,即每一栋住宅、宫殿、政府、寺庙等建筑都是由几栋单栋建筑、一些围栏和墙壁组成的。


一般来说,大多数庭院前后串联,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不同思想意识的产物。家庭中的主要人物,或者应该与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中的女孩),往往生活在远离外门的院子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院子的深层空间组织。宋代欧阳修的《蝶恋花》一词中有庭院有多深?古人曾用侯门深如海来形容大官僚的居住地,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布局的重要特征。

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和布局如何?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更重要的建筑放置在纵轴上,次要房屋放置在左右两侧的横轴上。北京故宫的群体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反映这一群体布局原则的典型例子。这种布局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根据封建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在住房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与欧洲建筑相比,中国庭院式群体布局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来说,欧洲建筑一目了然。然而,中国古代建筑就像一幅中国画的长卷轴。它们必须逐渐展示,不可能同时看到。走进一座中国古代建筑,你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你必须完成它。



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个建筑、一组建筑、一组建筑,甚至一个乡镇、一个城市形态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平面布局基本上有两种方式。一是庄严、整洁、对称,二是曲折、灵活、多样。京都、宫殿、坛庙、陵墓、政府衙门厅、宫殿、宅基地、宗教寺庙、宫观、祠堂、会馆等,大多采用前一种形式。


其平面布局具有明显的中轴线,主要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陪衬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两侧。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以北京的寺庙为例,它的中轴线上有影墙或牌楼,然后是山门,山门内有前殿,后面是大殿(或大雄宝殿),后面是后殿和藏经楼。中轴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两侧,整齐统一,两者相对称。比如山门两侧有旁门,大厅两侧有配殿,其他大厅两侧有廊道、配殿等。

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和布局如何?


工匠们运用烘云托月、绿叶托红花等手法,衬托出主楼庄严雄伟。这种布局技术通常用于这种建筑,无论建筑物的数量和建筑群的大小。巨大的帝京都就是这样一条规律,从一门一殿到两进,三进甚至九重宫阙。这种庄严、整洁、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崇高、庄严的需要。因此,它已经传承和完善了几千年。另一种布局方式则相反,不要求统一,不要左右对称,因地制宜,适当布局。



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例如民居甚至寺庙、官衙,凡位于山脚河边者,总是迎江背山而建,并根据山势地形,层层上筑。


这种情况最适合西南山区、江南水网地区和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方。这一布局原则已被采用数千年,并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因为它满足了中国广大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征和习俗的需要。中式园林布局灵活,变化曲折。根据自然情况和河流水网的情况,山城、水乡的城乡布局因地制宜,出现了许多实用美观的古城规划和建筑风格。

专题推荐:

寺庙设计施工公司

寺庙规划_寺庙规划设计_寺庙规划方案

寺庙设计效果图-寺院规划设计图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