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书院:尊师重道 理学先声

泰山书院成立于宋景佑二年(1035年),位于东岳泰山凌汉峰下。古树参天,溪流潺潺。在学院旧址所在的五贤祠里,有三位宋代理学先驱石介、孙复、胡媛,历史上被称为宋初三先生。三位先生都在钟灵玉秀的泰山读书或讲课,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泰山学派和稳定学派。其理论上承孟子、韩愈,不惑专注,自寻义理,下启程浩、程颐,开启理学之声。

泰山书院:尊师重道 理学先声


范仲淹门生石介、孙复、胡媛同后来长期在国子监工作。石介,字守道,山东泰安人,是北宋初年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天圣八年中,他进入士甲科,历任运州、南京推官,国子监直言不讳地说,回国时,他在山东以周易教授而闻名,世称石莱先生。在南京当官时,孙复一见如故,互相吸引知己。孙复来自山西省临汾市。他年轻时崇拜范仲淹为师,知识渊博。石介非常尊重他的知识,并将其与管仲和燕英进行了比较。后两人共同创办了泰山学院,创办了泰山学校。


胡媛是北宋著名的教育家。他年轻时在泰山学习,十年不回江苏老家。据说,为了集中精力学习,收到家信后,他看到了安全一词,这意味着他不再在溪流中阅读。泰山投书溪景观得名。后来,他回到江苏主持苏湖大厦,创办了稳定学校,被称为稳定先生。



选址泰山,开宗立派


泰山学院在中国学院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代历史学家和作家的祖先曾说过:程朱二先生认为宋代学术繁荣、稳定和泰山是第一个。


作为儒家道教的坚定维护者,石介于景佑二年冬在原籍奉符(今山东泰安)筹建书院。他钦佩孙复的知识,并要求孙复主持学院的教学,他愿意当门徒。


起初,学院建在泰安岱庙的汉柏院,叫信道堂。不久,大厅被纳入岱庙。他们去了泰山南麓和六朝古寺普照寺西北的栖真寺,在那里修房招生,教孔孟之道。这就是泰山学院。

泰山书院:尊师重道 理学先声


虽然孙复后来成为了一代大儒,但他当时只是一个失败的学者。石介钦佩孙复的才华,崇拜他为老师,尊重他的弟子。孔子的后裔孔道辅听后亲自去了。当他看到孙复的讲座时,石介的棍子站在一边,升降就是帮助他。由于两位创始人的个人实践,尊重教师和道路在学院很普遍。



重塑学风,为国育才


北宋开国初期,五代十国战争刚刚结束,教育松懈。此外,自魏晋以来,士兵们沉迷于谈论玄论,师道之不传已久。石介非常尊重韩愈和师道。他经常对弟子说,后人羞于求师,学者的大弊也是如此。


在泰山书院,孙复、石介二人言传身教,教人不知疲倦。石介讲《周易》的时候,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向他请教经义。石介总是一一回答,从不表现出不耐烦或疲惫。孙复认为,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的最重要手段。儒家要弘扬大道,首先要教育。他写了64篇《易说》和12卷《春秋尊王发微》,孜孜不倦地教育后人。


孙福和石杰认为,隋唐以来,他们专门从文字中提取学者,导致社会倡导浮华文字和空疏无用的学习风格。他们主张文字是道教的,文章必须服务于儒家的道教。在学术方法方面,我们不坚持前代经学家的注释,鼓励学生不混淆传记,联系时事,对儒家经典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僵化保守的学术氛围新鲜。


胡媛完成学业后,也回力于教育。他明确表示,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不仅仅是科举考试。胡媛先后主持苏、湖两州府学,创立了著名的苏湖教法,后被朝廷太学采用。苏湖教法的核心是分斋教学法:设经义,治事二斋。经义斋主要研究儒家经典,旨在培养治国人才;治事斋实行分科教学,包括治兵、治民、水利和算数。学生需要学习一门主科和一门副科来培养专业人才。胡媛提出了明体达用的教育宗旨,被后人弟子所信仰,历史上被称为稳定学派。

泰山书院:尊师重道 理学先声



兴盛太学,开启理学


庆祝第二年(1042年),石杰和孙先后被朋友推荐,入国子监直言不讳地表示,两人传播泰山学院的学术道德,对当时的京城才子、达官贵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提出太学要有听课日限,放宽太学考生人数,使国子监学生人数从20到30人迅速增加到数千人,宋初太学蓬勃发展。


皇佑四年(1052年),胡媛被授予光禄寺城、国子监督管理局直讲职务,专门为太师生授课《五经正义》。由于学识渊博,教授得法,吸引了大量学者学习和听讲。他的弟子程毅在《回礼部提问》中记载:往年胡博士媛讲《易》,外国人经常邀请听众,或多或少人。


以孙复、石介为代表的泰山学派反对汉唐注疏学的僵化,促进了宋代疑经改经学风的形成,逐渐将汉唐注疏学转向义理学。孙复提出了尊王的建议,以明上下之分,正君臣之序;石介高度重视儒家思想;胡媛创造了体育运用的学习,改变了儒生治经只注重训话的习惯。他们的思想为理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直接影响了二程。


“三先生”离开泰山后,弟子们也相继出山为官,泰山书院逐渐停止授业活动,但泰山学风却得以代代流传。明代教育家李汝桂在泰山创建育英书院,继“三贤”而讲学,清代文华殿大学士赵国麟兴复泰山书院,后世相继落址泰山的徐公书院、岱麓书院、怀德书院等,无一不延续泰山书院的精神传统。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