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壮族民居-典型的干栏式建筑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原名童族,主要分布在桂、粤、滇、黔、湘等地。西瓯和罗越是先秦时期历史记载的岭南百越部落,是壮族最直接的先民。云南壮族与广西壮族同源,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广西云南的壮族就与当时的中原人有着密切的交流。

广南壮族民居-典型的干栏式建筑


云南壮族主要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曲靖等地。壮族大多生活在平坝河谷,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几千年来,壮族形成了积木居住,居其上的住房模式。干栏式住宅是壮族的传统建筑形式之一。整栋建筑最简单、最轻,能体现当地民族特色和独特美丽的建筑风格。



这类建筑一般宽12米,深8米,高6米左右,一背四面坡,一般为三柱落脚、七柱落脚、九柱落脚等纯木结构吊脚建筑,覆盖青瓦或茅草。全屋共有24根圆柱,柱子纵横穿连成排柱,房屋四壁用标准木板装栏。开三间,内为三层,底层用于堆放柴草、舂碓、推磨、喂养畜禽;中层为人居,距离地面1.8米,铺设木板,干燥防潮,客厅、厨房、寝室均设于此;那伦、者兔、者太、底圩一带在二楼建灶砌火塘,火塘上面吊一竹篥,用作熏烤潮湿物品。粮食、腊肉等食物存放在顶层。


广南壮族民居-典型的干栏式建筑

整个建筑具有适应于南方山区地形、气候和预防毒蛇猛兽侵扰的优点,精巧别致、干燥通风、居住舒适。“干栏”式房屋依山傍水,从建筑布局、整体结构及其功能特征,反映了壮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壮族建房,从伐木选料、择址动土、划线开挖、立柱上梁到落成迁居,均有一套较为讲究的传统习俗。



在建筑风格方面,少数人有厢房(耳房)、前房成为马角楼四合院;富人更讲究。楼梯用石条砌成,两侧用石带装饰;楼梯入口看台两侧有两个雕刻的走廊柱和花栏,一些板壁上雕刻着花、鸟、虫、鱼等图案。历代壮族首领被中央政府授予国王、候车、土司或达官贵人称号。他们的官邸建筑也是干栏的连环布局,是几个相通的走马阁楼,更加舒适、安全、优雅。


房子的正厅(中层),大门对面是神台,祭祀天地国师位置,左边是祖宗牌位置,右边是司命灶君神位置。设神龛,下面是土地神位,八仙桌。靠板墙有两条长凳(春凳)。村里一般都有寨门,河上有风雨桥,有的还有祠堂、庙、亭、塔,壮观。

广南壮族民居-典型的干栏式建筑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干栏住宅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在中国,连续的干栏建筑很少,所以广南的干栏建筑非常珍贵,这些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凝聚了民族群体深厚的情结。如今,居住的房屋已向现代卧室发展,为砖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但部分房屋的结构仍保留了干栏的基本特征。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