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户苗寨的中国苗都建筑特色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的建筑特色。苗族村庄,即苗族人居住的村庄。苗族一直生活在一起,形成不同大小的村庄,大多是每个家庭的姓氏,很少杂居。

西江千户苗寨的中国苗都建筑特色


苗族历史悠久。由于一些历史原因,经过几次搬迁,苗族人终于到达了西南部的贵州,扎根,创造了具有贵州特色的苗族文化。贵州是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集中了全国苗族的主要文化特色。



西江苗寨位于贵州凯里东南部,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苗族聚居村。1000多名苗族同胞住在一起,由10多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连接而成,因此被称为千户苗寨。


千户苗寨


西江是苗族语言鸡讲的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支系居住的地方。世界上所有的居民都是苗族,声称吵闹。它保留了原始的民族文化和原始的自然生态,是保留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


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的建筑技术,远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的干栏式建筑。2006年,苗族吊脚楼的建筑技术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建筑以木制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休息山顶结构,层层吊脚楼依山而建。分为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类,一般为三层四件三件五件四件结构。


西江千户苗寨的中国苗都建筑特色

底层用于储存生产工具、家禽和牲畜、肥料或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大厅、卧室和厨房。大厅外面有一个独特的美,苗族被称为阶级休息,主要用于凉爽、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主要特点。第三层主要用于储存谷物、饲料和其他生产和生活材料。



吊脚楼沿山坡排名第一,成千上万的吊脚楼相连,形成一个整体的环形,形成了单个吊脚楼所没有的视觉效果。在建造房屋时,对墨水、意和禁忌的墨水、柱、正梁,特别是梁的祝福和房歌,具有强烈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


西江苗族吊脚楼采用矩形、三角形、钻石等多种结构,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系统,与周边青山绿水、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互补,是中国古代居民建筑的活化石。



为了改善村里的风水条件,促进居民的生活,大多数苗族村庄在村庄附近建造了风雨桥,以保护风和气,防止风雨。西江以前有风雨木桥,主要有通往欧加的平寨风雨桥和南贵村关闭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雨桥。


由于是木结构,经过几次修复后被洪水冲走。目前建造的风雨桥均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大大提高了风雨桥的坚固性和抗洪能力。


苗族文化


说到苗族文化,我们提到与湘绣、蜀绣、苏绣并列的苗绣。苗绣以其色彩鲜艳、造型夸张、构图自然、万物共存的特点,展现了苗族人的艺术魅力和勤劳智慧。

西江千户苗寨的中国苗都建筑特色


苗族服饰不仅反映了民族文化历史的变化和人民生活的现状,也承担着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责任。此外,西江还有著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都是手工制作的,工艺水平很高。


西江苗寨的苗年节、吃新节、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苗族过苗年的喜庆方式便是“长桌宴”,是苗家最隆重的待客礼仪,家家户户都会搬出桌子板凳,像接龙似的一长条,排上数百米,桌上摆着腊肉、酸菜、酸汤鱼等苗家特色菜肴。


古藏节是苗族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届时要杀一头古子牛,穿着盛装,跳芦笙舞,邀请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增进感情和家庭和睦。


苗族是一个“以歌养心,以舞养身,以酒养神”的民族。苗族古歌演唱,全是寨中的老人,用苗族古语演唱其史诗般宏大的古歌,能就此传承下去,也是一大功德。苗族飞歌,其音调高昂,气势雄浑,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苗族歌曲形式。



当你遇到特殊活动或重要人物时,你仍然可以看到棕榈树的铜鼓励、方祥的芦笙高排、木鼓励反排等。芦笙舞是苗族最受欢迎的舞蹈之一,集舞蹈、杂技、体育和音乐于一体。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展示苗族发展史诗的露天博物馆。在这里,农耕、节日、银饰、服饰、饮食、歌舞等民俗世代相传,被中外学家和民俗学者誉为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相对完整的地方,为中国苗族之都。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