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岭南建筑传统风格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始建于清代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此地居民大都姓徐,徐亨之为先祖,清朝同治年间,三华徐族同姓堂兄弟徐方正、徐表正共同任职兵部,深得朝廷赏识,同治皇帝把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父亲徐殿魁封为"资政大夫",把徐表正的父亲徐爵魁封为"奉直大夫"。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岭南建筑传统风格  第1张


基于在传统上要建祠堂纪念,徐方正建造了资政大夫祠,徐表正则建造了南山书院,为赞先哲盛德,徐氏后代又续建了亨之徐公祠。资政大夫祠建筑群,资政大夫祠、南山书院、亨之徐公祠和国碧公祠连建在一起的群体建筑。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四组建筑先后建于清同治年间,前后排列整齐,由头门、中堂、祖堂组成;资政大夫祠和南山书院在头门内院建牌坊,祖堂之后隔横巷建二层后楼,建筑布局、风格、形制保存完整。建筑面积共5448平方米。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岭南建筑传统风格  第2张

资政大夫祠,头门面宽三间15米、进深两间9.2米,分心墙前后用石柱,在前檐次间石柱后加花岗石栏栅,明间设石门框。大门上石额刻"资政大夫祠"。两侧为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瓦脊。牌坊建于同治二年,四柱三间四楼,连州青石打制,面宽9.35米、高9.8米,明间设两层庑殿顶,上层檐下石打制的如意斗拱,正面悬刻"圣旨",背刻"恩荣"及同治年间所颁的诏书。两侧次楼为庑殿顶,高6米,檐下额枋雕有图案,柱前后立抱鼓石。



中堂面宽三间15.25米、进深三间11.8米,十五架梁用四柱前出四檩卷棚廊,前廊梁架、驼峰、雀替均雕人物、花鸟、鱼藻走兽等纹饰。金柱为梭形柱并带柱楯,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饰。后进建筑风格、形式与中堂一致。


资政大夫祠及南山书院的后楼相连,砖木结构,高二层13米,封山火墙,灰塑博古脊饰。首层门板、栏板均雕有纹饰。南山书院后楼部分构件和楼板已拆掉。资政大夫祠后楼楼板、楼梯尚保存,现已维修复原。亨之徐公祠及国碧公祠布局保存完整,亨之徐公祠在部分建筑内加建了水泥结构。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岭南建筑传统风格  第3张



水仙古庙相传为祭祀晋金吾上将军何侍御史而建,也有村民说这是为纪念宋代御史何兆基而建。何兆基是番禺沙湾镇人,他为官刚正不阿、一生清廉,后被奸人陷害,他临终前嘱咐将他的灵位装在箱子里抛入大海,没有想到这只箱子逆流而上,一直漂到三华村,被他的一位挚友后人徐镇捞到,村民就将他的灵位祭祀在水仙古庙。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