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古城-600多年的古军事屯堡

龙里古城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西南边缘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军事屯堡。龙里古城是中挪王国国际合作的贵州生态博物馆集团之一,也是贵州省重点建设的文化古镇之一。它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龙里古城-600多年的古军事屯堡


2002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2007年被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景区古建筑被评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隆里古城的建筑布局


古城近似矩形,南北宽217米,东西长222米。城墙建成土夯,天顺元年(1457年)改为卵石框架。周长1500米,城墙高一英尺,沟深一英尺。周三城市三分,东南西北各设一个炮台。


全市东南西北有四扇城门,东门是清阳门,又称徐门,门上有三层高徐楼。东门主要作为官员、军队等进城门,意思是东紫。南门是正阳门,西门叫迎恩门。除了门上有两层徐楼,内外都有两扇城门,就是门前有一堵墙,出门后需要转90度才能到达城外。



这种结构被隆里人称为勒马回头。俗话说,北和失败的声音相似,意味着可以交换,失败这个词无疑违反了士兵的禁忌。因此,北门常年关门,为了取藏风聚气,北门上城楼有寺庙供奉菩萨祈求和平。城墙上有跑马道,城墙上有天灯座传递信息。古城墙外有护城河,防止敌人入侵。


古城内部严格遵循当时的作战需求,从设计到施工。到目前为止,600多年来,城市格局仍然完整。它是一座军事城堡,既有士兵又有农业,可以战斗和预防。街道20多条,都铺着鹅卵石,镶嵌着各种图案。


龙里古城-600多年的古军事屯堡

城市以成千上万的衙门旧址为中心,东、西、南三面分别开放三条主要街道,街道交叉不是十字,以丁字街道结构为主轴,城门内外两个,类似瓮城结构,重要的衙门建筑朝南,与城市防御体系建设密切相关,安全性强(如北门不开放,备用);从风水思想和军事防御的角度,街道错接具有固气、避灾除邪、有利于防御的意义。


城市里没有十字,因为十和失去谐音,作为一座军事城堡,它是城市的禁忌,打开丁字,意味着人繁荣,城市永恒。城市的三条主要街道分为六条小巷,将整个城市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九个居住区,当地称为三条街、六条小巷、九个庭院模式。



大多数早期的民居建筑仍然保留着中国文化的特点,主要是在安徽和江西。其建筑形式和艺术技术具有明显的徽州建筑特点。住宅的基本单元一般为开放式10米(三间),深度约8米的两至三层木结构。建筑结构采用斗式人字坡顶,覆盖小青瓦、外砖墙或泥石墙,顶部形成迭落形,端部形成马头形,俗称马头墙。


屋檐出水30cm,采用双脊檐形式,灰白砖墙上镶嵌着披檐。宅基地比地面高1米,房屋排列相对整齐有序。每个家庭前面都有几层青石台基。门上挂着标有业主籍贯和身份的牌匾,如关西第、科甲第、洛阳第等。,而且门的外墙是外八字结构,平面布置自外而内。天井内放有青石制成的防火缸,缸上雕龙或饰有古代兵器戟,内有暗沟以便排水,古镇民居内每户必有一后门,且后门户户相通,目的是为了军人家眷躲避战火,战事来临时家家互相通告,由后门撤离至安全地带。


龙里古城的大多数居民都是明朝军队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来自安徽、江西等中原江南省。在开垦和保护边境的同时,他们也在这里带来了江南的先进技术。他们种植棉麻、纺织布、水磨、水车、水堆,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古城的祠堂都是明清时期的风格,都建于清代。现在保留了五座:江氏祠堂、龙王氏祠堂、所王氏祠堂、西王氏祠堂、陈氏祠堂。祠堂门口的牌坊是一幅雕刻精美的大壁画。每个祠堂门口有两到三个牌坊对联,描述了家庭迁徙的历史和后代的教诲。封火墙又高又紧,四合院的天井又宽又明亮。天井铺着青石,两边有几个厢房。开间大,屋顶高,深,屋顶宽敞。正屋墙供奉祖先的牌位。



龙里古城-600多年的古军事屯堡

明清时期隆里寺观较多。城中有十一庙,城外有五座庵,每条街都有寺庙。市中心观音堂有大庙,大庙右侧有城隍庙,东街有文庙,西街有武庙(关帝庙),武庙侧有魁星楼,西北角有木马庙寺庙里有道士,供奉玉皇大帝、真武大帝、文昌大帝、赵公财神、关圣帝、孔老夫子、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藏菩萨等。


龙里古城有72个姓氏和72口井。据口碑报道,老龙里城内3700,城外730,72个姓氏,72口井。72口井分布在街道和房屋中。除了解决饮食、浣木和消防需求外,考虑到军事需求,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古城的相关纪念碑记载和老年人的口碑传说,蜈蚣街有两来源,一种是踩吴三桂。蜈蚣即吴公,指平西王吴三桂。清顺治15年,朝廷废除卫所制度后,吴三桂派员到隆里办收缴千户官印,成为民户。从此,隆里人失去了高贵的身份。当地人非常讨厌吴三桂,因为蜈蚣和吴同音。后来隆里人在装修街道的时候,做了一个蜈蚣图案,意思是让几千万人和几千年用脚踩吴三桂。二说用水克火。



根据阴阳风水的理论,南是午门,属于阳。在风水分类中,它的五行有一个公式: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因此,南门属于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火。有句老话叫南门火旺。蜈蚣属水,因此在南门街铺上蜈蚣,以遏制南方乃至整个隆里的旺火。蜈蚣位于古城中心观音堂大庙前。寺庙里的观音手里拿着一个净瓶子,瓶子里插着一根柳树,意思是观音洒干净,普降甘济众生,净瓶的水可以降火魔。


龙里古城是中原文化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龙里人保留和继承了简单的传统文化。玩花脸龙、唱汉戏、欢迎故事最具代表性,被誉为龙里古城的三宝。


龙里传下来的文化主要是中国文化,尤其是江南文化。儒家、佛教和道教文化都植根于这片土地上。同时,它们还结合了当地苗族和侗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不同于中原文化和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亚文化群体。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