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玛拉盖庙(咸安寺)

玛拉盖庙,又名咸安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黑沙图嘎查境内,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始建于清朝康熙末年(公元1722年),竣工于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铸钟,民国五年(1916年)重修。清朝皇帝赐名“咸安寺”。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玛拉盖庙(咸安寺)  第1张

玛拉盖庙正门,正门上方匾额为蒙、汉两文“咸安寺”三字,“咸安寺”是清朝皇帝的赐名,蒙古名“布仁阿木古图苏默”,“玛拉盖庙”是俗称。“玛拉盖”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为“帽子”。

玛拉盖庙曾藏有全套《甘珠尔》、《丹珠尔》等珍贵经书。该庙喇嘛中有的曾赴拉萨、塔尔寺、拉卜楞寺、五当召等寺庙修习,分别获转世活佛、大喇嘛、堪布、噶加、格西、固始等职位。该庙的曼巴殿建成后,喇嘛开始学习藏医学,通过采集并辨认药材接受培训,出过许多藏医医生。许多散落民间的佛像、经书、史料被收集到该庙,故该庙收藏的经书、史料丰富。

玛拉盖庙初建时,主要建筑有朝克钦殿(两层楼)、神殿、鼓楼、庙仓大院。后来,又陆续建成曼巴殿、密宗教殿、时轮金钢殿等四个大殿以及小庙仓。此后,五旗的喇嘛自筹资金兴建了喇嘛住所,以及镶黄院、正白院、镶白院、正蓝院、骟马院等五处大院。据史书记载,玛拉盖庙是一组砖结构建筑,占地面积大约10亩,门前有旗杆一对,高约6距丈;共有八个大院,有60根大红柱子,有130多间房屋;南北大院两侧有四座鼓楼;有两尊青铜狮子;主殿五间,主殿两侧有厢庙,供奉二十余尊佛像,主殿前有两通刻有蒙古文的石碑;庙院内种植有两棵石树;常驻僧人350多名;每年阴历六月十四日,远近喇嘛聚集在该庙举行法事。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玛拉盖庙(咸安寺)  第2张

玛拉盖庙历史

1930年《察哈尔通志》载:玛拉盖庙有喇嘛428名,香火地60顷;敦达庙有喇嘛62名,香火地30顷;以上两庙共有喇嘛490名,香火地90顷。当时,玛拉盖庙拥有不少沙毕纳尔(意为“众僧徒”),鼎盛时期沙毕纳尔人数曾超500名。玛拉盖庙的60顷香火地由迁入察布淖尔地区的农民耕种。玛拉盖庙拥有不少牛、马、羊,故该庙专门雇佣几户牧民牧养。玛拉盖庙在宝昌镇有40余间房屋,对外出租以收取房租。

1947年6月12日,察北军分区骑兵师与中共宝源县大队、商化康联合县支队、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11、16师配合,在玛拉盖庙围歼了布里亚特匪徒300多人。当时,匪徒大部分在玛拉盖庙前的草滩内,指挥部在庙内,由200多人警卫;有三辆汽车、六挺轻机关枪、许多旱板车。中共的部队于1947年6月15日举行领导干部会议,部署任务,派三团主攻大庙、一团进攻草滩里之敌、县大队进攻淖尔南面之敌,武工队和警卫排保卫司令部,拂晓战斗打响,最终击溃布里亚特匪徒,缴获许多武器弹药、牛羊马、汽车等等。

文化大革命中,玛拉盖庙受到严重损失,经书及文档失散,二世章嘉的像也被砸碎。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玛拉盖庙(咸安寺)  第3张

2006年修复大召殿及两侧配殿。

专题推荐:

寺庙设计施工公司

寺庙规划_寺庙规划设计_寺庙规划方案

寺庙设计效果图-寺院规划设计图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