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明根植于当地 传统村落保护面临困境

古村落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民间文化生态的经典博物馆在农耕期间,中国有40万个村庄,每个村庄都是一本历史悠久的经典,但没有等到我们仔细阅读、研究和继承它。这些经历了几千年风雨的古村落,这些传统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些人的生存状态和想象力的基本范式,正在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快速发展中逐渐消失。

中国传统文明根植于当地 传统村落保护面临困境

2012年,中国首次对中国传统村落进行了重大调查,初步掌握了近2万个传统村落的信息。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其他部门选择了1561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庄,并被列入国家传统村庄保护名单。2014年,随着传统村庄保护指导、保护规划管理措施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发布,国家级传统村庄保护体系初步完成。

中国传统文明根植于当地 传统村落保护面临困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任赵辉表示,对于列入名单的村庄,中国计划通过中央、地方、村民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增加投资,,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基本防灾安全、基本保护管理机制,逐步提高传统村保护发展的综合能力。

中国传统文明根植于当地 传统村落保护面临困境

方屋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桃李罗堂前桃李罗堂前。暧昧远人村,依依墟烟。这是陶渊明描写的乡村。然而,这种鸡犬之声相闻,炊烟袅袅的乡村美景,却是许多城市人永远进不去的画面。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步伐的加快,大量古村落濒临灭亡。在山东,不超过10个像样的古村落;在山西,现有的古村落已经从500个锐减到100个。

中国传统文明根植于当地 传统村落保护面临困境

这些古村落之所以加速消失,如此迅速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大量的撤离和村庄,二是城市化失败。特别是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到城市工作,许多古村落逐渐空巢,只有少数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在家照顾家庭,可能成为无人村,包含大量当地文化信息,形式也将消失,由此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

中国传统文明根植于当地 传统村落保护面临困境

中国传统文明的根源在于地方,中国未来变化的关键在于地方。只有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我们才能理解中国。这是浙江电视台录制的《衢州记忆乡土再发现》片头的一句话。古村落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其主要价值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这不仅说明古村落保护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也说明了古村落保护的本质。先保护后开发不仅仅是把原有的古村落围成景区,而是在保护原有资源的前提下,激活民俗,深入挖掘景区的旅游功能,充分发挥当地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明根植于当地 传统村落保护面临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