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防火设备呢?

我国古建筑大多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耐火等级很低。发生火灾时,屋顶紧密,内部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迅速导致轰燃。

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防火设备呢?


古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木材裂缝多,拼接缝隙多。此外,大多数通风条件良好,一些建筑建在山顶。火灾发生后,火势蔓延迅速,燃烧剧烈,容易形成立体燃烧。


那么中国古代有哪些防火设备呢?让我们看看。


水袋:唐代开始用皮袋和溅筒灭火器灭火。《通典》载道:敌若纵火焚楼,用粗竹长一丈,去节,以生薄皮缝为袋,储水三四石,将筒放入袋中,紧紧地绑成溅筒,让壮士三五人撮水口,急着灭火。


灭火器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创新。北宋仁宗时,有水袋、水囊、唧唧筒、麻搭。据公亮《武经总要前集》记载:水袋,以马、牛杂畜皮浑脱为袋,储水三四石,以大竹一丈,去(节)绑在袋口。如果火烧楼棚,三五个壮士拿着袋口,把水注入火中。水囊如囊,用猪牛胞盛水,唧唧,用长竹开窍,用絮裹水杆,自己开水,麻,用八尺杆散麻两斤,蘸泥用火。

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防火设备呢?



据《大清会典》记载,紫禁城有308个大缸。由于历史的变迁,还有200多尊。宫殿前设置的这些大气缸被称为门海,每个气缸可以储存3000多升水。过去,几十名太监负责管理,每天派人从井里吊水,一个接一个地填满气缸。夏季保证水质清洁,无异味;冬季除缸口盖外,大缸外围还包裹一层棉絮外套。在特别寒冷的季节,缸架应放在特殊的石圈上,燃烧炭火,昼夜不熄灭,以免缸水冻结。


桶:明朝皇宫的消防工作由禁卫军负责。清朝康熙时期,开始有防火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数不少于200人。火班也被称为桶,桶是当时非常先进的消防设备。这种国内消防设备原位于消防队建筑,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示品牌为水龙。


其他设备:如苏东坡先后在杭州任命判决和太守时,成立了官方消防队(时称潜火队),配备棚索、斧、锯、旗、火笼、火背心等消防设备。明朝,杭城由政府设置防火店,配备水桶、梯子、火钩等消防器材,最早的消防器材是藤斗水枪。至清光绪前,杭州官办和民间、善堂兼办的消防,主要的灭火器是水龙(又称“水铳”、“唧筒”)。


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防火设备呢?


到目前为止,其消防设备和设备已发展成为人工携带的木龙,以及桶、桶、锣、行号、火把和油灯、大旗和小旗(大旗和小旗均为蓝底白字)、梯子(竹)、警铃、抓钩、刀锯、斧凿、杠索、灯笼、衣服、帽子、防火背心等简单的消防设备。光绪十三年(1887年)闰四月初七,杭州编织衙门呈准朝廷,购买洋车式水龙(以下简称洋龙,即腕力龙,配备轮盘驱动,仍用人工腕力出水,然后发展成电机启动出水,称为机龙),雇夫役50人,救援部门兼顾当地火灾。19年(1893年),杭州府购买了两架水龙、一架洋龙、20多名雇佣水夫、梯子、杠索、长钩、短斧、大旗、小旗、灯笼等。22年(1896年),省抚院藩司署配置洋龙一架。


明朝皇宫的消防工作由禁卫军负责。清康熙时期,开始有防火班。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火班人数不少于200人。火班也被称为桶。桶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消防设备。雍正时期,有一个叫许远的美丽国使节。在北京看到这种消防设备的消防表演后,他非常欣赏它。回到中国后,他扮演国王,说他想从中国买这件东西。



清政府得知此事,曾向高丽国皇宫赠送了几个消防桶。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收藏了一种从国外进口的洋货马拉救火桶。外国人称之为泵浦,现代人称之为消防泵,是100多年前制造的。当时的桶已经安装了四个轮子,是消防车的前身或原型。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