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贡院:北方唯一保存完好的贡院

定州贡院绝对是一个一脚踏进来就能心如止水的地方。更不用说古槐树深邃郁郁葱葱了。只看青砖灰瓦的柱廊式建筑,虽然飞檐斗拱,但并不奢华;虽然线条简洁,但并不刻板……似乎有一种潜在的威仪,迫使你收敛步伐,静静地观看。

定州贡院:北方唯一保存完好的贡院


建于清代中期(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的定州贡院,是北方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贡院。


古称曲阳的定州,与现在的曲阳合为一县,自明朝以来就属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还管辖新乐、无极、深泽等县。一开始,每逢年科文武两考,住在定州区的考生,都要到真定府考试。由于当时交通不便,考生参加考试非常不方便。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定州知州王大年请乡绅捐款,成立定州贡院。



曾经的定州贡院建筑规模宏大,呈中轴线布局。贡院有两个文武考场。文场座北朝南依次为影墙、大门、二门、魁阁号楼、大堂、二堂、后楼;武场位于东部,有演武厅、文昌宫、后宫等建筑。由于历史悠久,只有五座建筑:影墙、二门、魁阁号楼、大堂和后楼。


这里的考试是从童生中选拔学生的考试,俗称考秀才。考秀才是学者事业的第一步。当年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走过这扇门,决定了人生命运。


魁阁号舍供奉魁星神像,是贡院的主楼,也是文场的正式考试场所。魁星,红发蓝脸,怒目獠牙,是天庭考官。他一条腿站在头上,另一只脚向右交叉,像一个大钩子;一只手拿着斗,另一只手拿着笔,意思是魁星点斗朱笔点状元——整个形象来自魁字的意思。看着这个趾高气扬的神,似乎可以想象学生们在脚下俯首低眉,诚恳恐惧。


定州贡院·魁阁号舍


近三百年前,每逢考期,都有上百个儿子在这里努力写作。从童生到生员,再到贡生和进士,进士的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首,第三名是探花魁阁……士子们的科考之路何其漫长。只有经过层层跋涉才能高中——魁阁号舍最南面的明间,层层屋檐如鸿燕展翅高飞,其中正是寄寓了这层含义。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是定州贡院一绝。


定州贡院:北方唯一保存完好的贡院

号舍可容纳100名考生。号桌、号凳按千字文天、地、玄、黄……编号,考生各自对号入座。考试开始后,号舍有兵丁严密监控。如发现来回走动、丢纸条、说话等行为,应立即扣除考试,严重者应给公众带来枷锁。



如果你有自己的科学考试,你会作弊。此外,作弊的方法也很奇怪。有人将历代科学考试的作弊手段归结为:结朋、行卷、怀藏、代笔、授意、继烛、飞鸽传书等十余种。


这里只展示了一件用蝇头小楷抄写四书五经的背心——对此我有些疑惑:如果当时的考试环境真的是这样,么打?在众目睽睽之下,你能随便穿脱衣服吗?


抄四书五经的背心


清朝,定州贡院有227名文武举人,其中不乏名旺一时的时代精英。比如清朝名臣郝浴,历经顺治、康熙两朝,被称为有事无事玩三本书,就是先在定州贡院考贡生,然后考试。他是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历任刑部主任、湖广道御史,并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巡逻四川。再举一个例子,清末民初著名的世界第一级官员王珊(冯玉祥的老师),也是23岁在定州贡院获胜后进京进士的。


古代考生的试卷


早上开始考试,当天下午,考生开始交卷,直到晚上才清理。考官收到试卷后,封存在号舍后的大堂里。



定州贡院:北方唯一保存完好的贡院

大堂后面的建筑是考官的宿舍。两侧耳楼用于临视文场东西两侧,防止场外作弊。


当时,除了定州塔,定州没有其他高层建筑,所以来自不同地区的文人和优雅的人经常聚集在这里,欣赏城市的风景,主题朋友,所以他们被称为路虎揽胜楼。


揽胜楼


揽胜楼特殊时代留下的印记见证了贡院的经历。据知情人士透露,20世纪70年代,它被电气设备厂占用。魁阁楼曾经是一个工厂仓库,到处都是变压器和铜线。


当然,随着科举制度的死亡,贡院在此之前已经被改为其他用途。必须提到的是,1926年,中国平民教育家严阳初先生选择定县为平民教育实验区,开展了大规模农村建设改造的社会实验,成为中国社会改造的典范之一。当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办公地址位于定州贡院,可容纳数百人,曾被平教会用作讲堂。


目前,定州贡园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定州文物部门六年的修复,已成为该市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十年寒窗苦。一卷一生。在中国漫长的科举考试中,学生们只能从这座独木桥挤进官场。在这座独木桥上,每个人都必须尽最大努力。贡院作为科举考试的考场,似乎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地方。它的存在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官场的入口。因此,无论朝代变迁,贡院始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地方。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