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三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督

在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有一条东西向的幽深古街,四座跨街彩绘牌楼横亘于古槐的枝繁叶茂间,街东西口的两座牌楼上书“成贤街”,门前两座牌楼上书“国子监”,此处便是元明清三朝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国子监。

元明清三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督


国子监管相当于古代中央大学,为朝廷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也接受了外国学生,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临雍讲学与辟雍大殿


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1287)的国子监,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明朝永乐,正统年间大规模修复扩建。清朝以前,国子监隶属于礼部,清朝皇帝亲自询问。顺治九年(1652)清代祖先亲自视察国子监监,世称临雍讲座,后人遵循这一制度;康熙时,国家子监重建,亲自题写彝伦堂牌匾;雍正时,国家子监南部142间官房被分配为学校,即南学;乾隆时,雍建成,高宗亲临,举行了盛大的讲座仪式,其临雍仪式和讲座仪式是历代传承下来的。



辟雍大殿位于国子监院中心,北向南,平面呈正方形。正面望去,四角保存尖檐,覆盖着黄色琉璃瓦,上面覆盖着3米多高的铜胎镀金宝顶,连接着四个逐渐向下弯曲的屋顶。乾隆皇帝皇书辟雍金字高悬在殿前。四面各开一门,与四座白玉桥相通,回廊和圆水环绕,水中有锦鲤畅游,构成辟雍潘水的景色。俯瞰辟雍,正是天圆地方的寓意,整个建筑格局自然,既有意义又不失灵动。殿内为孔彩绘天花顶,设置龙椅、龙屏等皇家器具,供临雍皇帝讲课。辟雍共有九间,意寓九州井田合为一宇,天子讲座位于中心。


周邢侯尊(麦尊)上最早的铭文来源于周代。也多次出现在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辟雍原意是周代以筑台圆水为特色的园林环境,是天子礼制活动的重要场所。乾隆皇帝在《御制国学新建雍圆水工成碑》中说,虽然北京国学自元明以来就有国学的名字,但没有辟雍的真实性,临雍的讲座也没有辟雍的真实性。建造辟雍是为了重视教育,名副其实,复古而不泥古。


乾隆四十八年(1783)二月建成国子监的辟雍大殿,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完工。辟雍这个词是乾隆皇帝专门为辟雍大殿设计的。民国年间维修时,满文被删除,现在只剩下汉字了。乾隆五十年春,乾隆皇帝在新竣工的辟雍大殿举行盛大讲座。据记载,听讲的学生有3000多人,加上各级官员、使臣等,跪满圆桥以南中院、前院、集贤门外两侧的街道,盛况空前。


如今,参天古树掩映下的辟雍大殿,皇家威仪的影子依稀可见;圜水周流不断,锦鲤跃于其间,古时的词文对答犹在耳畔;壮观的十三经石碑林,198块进士题名碑,镌刻的是孤灯冷月下的皓首穷经。曾经无数学生从这里走出去,成为国之栋梁,今天的国子监以其负载的深厚文化内涵闻名于世,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圣地。



元明清三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督

官员都来自科甲


国子监管的最高领导是管理监事大臣,以下是祭酒、司业、监城等。,都有官衔。监事大臣直接对皇帝负责,但一般只参与重大事务决策,日常事务主要由祭酒管理。


国子监教员德高望重,学历深厚。国子监官员都是科甲出身的名士大夫,比如明代首辅徐阶、高拱、清代翁同和的父亲翁。明朝对国子监教官的考核有明确规定。祭酒和司业由官员评估,其他教官由礼仪部门评估。清代国子监督教官的考核与北京官员的考核方法一致,即每三年进行一次北京检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考核后,分别提升奖惩。顺治三年分四格:才、守、政、年。人才是知识和才能;守则是指道德道德;政治,是指政治成就和对政治的态度;年龄,是年龄和身体状况。


明代有积分制


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国监生,在这所最高大学学习?国子监生分为贡生和监生,是指根据一定名额选拔的优秀学生(即学者),分为年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六种;监生是没有地方贡献考试制度直接进入国子监督的学生,包括恩监、阴监、优监、例监。



进入国子监的生员课业任务非常繁重。明代国子监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会议、复谈、背书等。会讲是集体授课,由祭酒或司业授课。生员听课时,不仅不能交头接耳、任意走动,还需整齐站立或庄严跪听,一般不得坐着听课。会后是复讲和背书,占国子监生学习时间的一半以上。除十三经外,国子监的讲授内容还包括刘向《说园》、明代律令等。每日还需练习书法,以二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家为例。


国子监也实行分级教学。明朝将国子监分为六堂三级,区分层次。刚进入国子监,只知道《四书》和《十三经》尚未通过,进入正义、崇志、广业三堂学习。经过一年半的学习,那些在考试中写得流畅、组织清晰的人被提升到修道、真诚两堂课。再过一年半,需要兼通经史,才有资格升入最高级的率性堂。明代对生员的学业考核主要有三种:坐课、考课、积分。坐在教室里是在国子监狱读书,考试课是定期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学生进入率性教室后,实行积分制考核。


学生在自然大厅学习一年,需要评估12次,分为四季评估。一年得分超过8分合格,国家子女监督管理局有资格准备官方职位。不到8分不合格,这类学生应继续坐在大厅里,即保持等级。积分评估制度也在清初短暂实施。


元明清三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督

国子监学生也需要公派实习,这是明清实行的历事制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子监管合格学生的政府处理能力,明清国子监管派学生到政府各衙门学习政治事务半年。合格的统称为历史学生。白天在各衙门学习,晚上回国子监住宿。考试合格后,上等选为官员,中下等选为历事一年后考核。历事生的衙门既有中央官署,也有地方州县,实习内容广泛,甚至有清理粮田、监修水利等。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令将文体优美的合格生员送到武英殿抄书。



留学生在国生


除了培养国内人才的责任外,明清国子监督管理局也是中国唯一接受外国学生的学校:琉球、日本、朝鲜、越南、泰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学生都在国子监督管理局学习,其中琉球学生最具代表性。


琉球(今日冲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流和历史。琉球中山王察度主政后,交流更加频繁。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察度要求送王子孜孜和阔八马来华学习。太祖皇帝允许并下令在国家监狱设立王子书房。此后,琉球派遣学习成为例子。清朝沿袭明制,继续接受琉球陪臣子弟入学。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帝批准了琉球中山王尚贞请四名陪臣子弟入国子监学习的请求;同时,诏令礼部和国子监专门设立琉球官学,选派有效教学助教等官员负责教学管理,成为清代第一批入国子监学习的琉球官学生。此后,同治十二年(1873)最后一位琉球官生回国,清代共有9批琉球官学生到国子监学习。


琉球官方学制一般为四年。入学后,首先进行入学教育。主要内容是当时的情况、中国和琉球的地理知识,教授学习方法,纠正学习目标。之后,我们可以学习主课程。主课程主要教孔孟、程朱理学等儒家经典。学习课程由浅到深。首先,我们学习小学的启蒙,其次,我们学习近思录,然后学习四本书和五经。


国子监非常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培养人才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潘翔是清乾隆年间琉球官的学生。他把教学过程中写的类似教案的内容和学生的问答等教学经验写成了《琉球入学见闻录》。潘翔强调,学习最重要的是端正学习动机,树立学习志向,即学习不先于定趋势。书中详细记载了琉球官学的学规,如每天早起洗澡换衣服,听完后临字帖,写诗。琉球官的一些学生回国后成为经验丰富的人才,一些学生担任琉球国家的重要职务。例如,蔡世昌官至国师,郑孝德从事朝贡外交,历次陪臣来中国。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