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书院-海南书院的开始

在海南文化教育发展史上,苏东坡踏琼的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因为苏东坡的到来不仅留下了对海南诗歌的高度评价,如九死南荒,我不恨,我一辈子都游奇,让更多中原文化人士关注海南;更重要的是,苏东坡以其渊博的才华和独特的人文魅力,为海南带来了浓厚的书卷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东坡书院-海南书院的开始


据《琼台记事录》记载:宋苏文忠公之贬耳,讲学明道,教育兴盛。琼州人文的繁荣实际上是公开的。自东坡先生开拓海南教育先例以来,学院学校相继发展。


书香密密,琴瑟渺,文人雅士聚集,谈古论今——中国古代书院,似乎常常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


唐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书院,最初是指正式修书、藏书的地方。后来,一些私人阅读和讲座的地方也被称为学院。许多富裕的家庭和学者自己筹集资金,在僻静的山区建造学校,或在学田收取租金来收取资金。渐渐地,古代学院发展成为一个特殊的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从唐中叶到清末,对中国古代教育、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海南岛,大约有70多所古代书院被当地书记录,其中最早的一所与被贬琼的文化名人苏东坡有关,被称为东坡书院。



府城东坡书院


在海南文化教育发展史上,苏东坡踏琼的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因为苏东坡的到来不仅留下了对海南诗歌的高度评价,如九死南荒,我不恨,我一辈子都游奇,让更多中原文化人士关注海南;更重要的是,苏东坡以其渊博的才华和独特的人文魅力,为海南带来了浓厚的书卷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唐代,虽然许多汉人因避难、流放、贬职等原因移居海南,但他们的到来使先进的中原文化慢慢渗透到海南人的生活中。然而,与中原繁荣的文化相比,当时的岛屿仍然难以想象其荒凉。


今年6月底,年迈的苏东坡携子苏过登上海岛,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



海南文史专家王玉春介绍,苏东坡来海南时,琼岛开始兴起官方教育。琼州府作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建立了琼州府学。苏东坡登陆海南后,必须先向琼州府报到。因此,他在府城东北角的金苏庵(五宫祠)住了几天。在此期间,苏东坡教当地人凿泉取水,并将其命名为洗心泉和浮粟泉。很多人都知道儋州的东坡书院,却不知道琼山府城的东坡书院其实更早。王玉春说,三年后,苏东坡北归时,还经过这里,停留了几天。


东坡书院-海南书院的开始

因此,北宋末年,府城人在苏东坡曾经住宿和学习的地方开设了一所学院,里面有讲堂和教室,后面有东坡祠堂。值得一提的是,历任琼州府学教授、儋州宜伦县长的广东人蒋科,在东坡书院建造了一座锦衣堂,并以苏哲为苏东坡题,赠送了爱徒姜唐佐的诗《锦衣今日千人看》,并刻入学士名录。


此后,福城东坡书院多次迁址、改扩建,改名为苏泉书院、苏泉书院,直至嘉庆14年(1809年)才恢复原名——东坡书院。


如今,在海口五公祠,古色古香的东坡祠依然存在,书卷气息的泉井依然存在,但悠远宁静的书院气息已经被商业旅游发展所取代。历史隧道里留下了朗朗的读书声。不知道编织的游客能不能体到苏东坡的心情。



儋州东坡书院


离开府城后,苏东坡最终落户儋州。


我不得不承认,儋州东坡学院的声誉是不合理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儋州东坡学院一直伴随着朗朗的阅读声。苏东坡的第一所学校在北回多年后仍然学者彬彬有礼,不同于闽浙。


据相关记载,儋州东坡学院,原名酒馆,又称东坡祠,位于旧儋州城(中和镇)东二里。王玉春说,苏东坡来儋州之前,交通不便。当地大多数黎族同胞仍然过着原始的生活方式,很少接触中原的农耕文化。苏的父子处境也很艰难。一开始只有三间小屋,没有肉,没有药,没有房间,没有朋友,冬天没有炭,夏天没有寒泉。


直到后来,与苏东坡关系密切的黎子云决定拿出城东坡办学,于是在当地人的捐赠下,建造了一个木柱厅,苏东坡拿了汉书·杨雄传载酒问字的典故,名其屋为载酒堂。此后,国内外名人接踵而至,儋州一时书声朗朗,弦歌四起。


琼台纪事录中有这样一段话:宋苏文忠公之贬居儋耳,讲明道,教育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之。



此后,东坡书院多次迁改重建,直至明嘉靖27年(1548年)后更名为东坡书院,成为儋州最高学府。

东坡书院-海南书院的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儋州东坡学院经过几次修缮,现已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展示了苏东坡大约100件墨宝真迹复制品和文物史料,著名的《坡仙帽》,以及郭沫若、邓拓、田汉的诗刻和著名书画家的艺术作品。


书卷气息穿越古今


如今,儋州东坡书院池塘清波荡漾,盛夏莲花盛开,小桥玉榭,花影稀疏,书卷气息扑面而来。400多年的古树和900多年的古井,不时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混乱感,因为历史曾经驻足在这里。


即使在府城,五公祠内的东坡祠也成为海口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年欢迎岛内外大量客人。


虽然东坡学院不再是一个安静阅读的地方,但没有人能否认它在海南文化教育发展史上的地位。统计数据显示,宋代海南共有14人考中进士,43人考中举人;到明朝,海南中进士人数增加64人,考中举人总数639人。不能说苏东坡没有功劳。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东坡学生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的学生。



海南第一个举人是琼山人姜唐佐。据说苏东坡贬居海南儋州时,姜唐佐专程到儋州拜苏为师,成为苏东坡的骄傲门生之一,师生关系融洽,书籍简单。后来,江唐佐北上考试时,苏东坡特意在扇子上写了一首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并对江唐佐说,中举后再写完后两首诗。没想到姜唐佐真的成了海南中举的第一人!然而,当姜唐佐回到海南时,苏东坡遇赦北归。


后来,姜唐佐再次北上考试。在汝州(今河南临池县)参观苏东坡的弟弟苏哲后,他得知苏东坡已经去世了。不小心谈到了苏东坡扇上的诗。出乎意料的是,苏哲写了一本笔直的书,并亲自补充了最后两句话:金衣日人争论,始信东坡视力长。在续约了苏东坡留下的承诺后,姜唐佐流鼻涕。


符确,海南岛西部第一个登进士第,也是苏东坡的学生,后官到韶州、化州知州。


可以说,苏东坡在促进海南文化教育的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苏东坡曾经生活在海南,已经成为海南文化史上的记忆,包括一些民间轶事,仍然经常被现代人谈论。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