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材料中土与木材的起源变化与初步探索相结合

建筑世界由地理、地质、气候、社会、宗教、历史六大要素组成。前三者是自然条件,后三者属于人类活动。中国传统建筑的材料主要是土木工程,其次是砖石。

中国古代建筑材料中土与木材的起源变化与初步探索相结合  第1张

1、不同的气候和不同的材料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东低西高,从东南向西北呈阶梯状增长趋势。中国的气候包括四个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

根据文献记载和气象学家和地质学家的研究,当时中国北方河西走廊的植被生存状况良好,有效抵御了西北部的寒流和风沙,完好地保持了黄河中下游的水土,土壤丰富柔软,含有石灰,不易坍塌。

因此,黄河中游的自然条件是,在干燥寒冷的气候下,土壤自然成为最常用的建筑材料。长江流域及其南部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潮湿,森林植被茂密,木材是主要的建筑材料。

2、巢居和穴居的发展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中国原始祖先有两种主要方式:巢穴和穴位。正如建筑考古学家杨宏勋在《中国早期建筑发展》一文中所指出的,起源意义上的中国原始建筑原型是“穴位发展序列和巢位发展序列”。

巢穴发展序列积累的木结构技术经验和以土木工程为主要材料的建筑模式,已成为我国木结构建筑的两个主要技术渊源。

从河姆渡文化遗迹的挖掘可以看出,中国长江中下游原始先民的巢居模式经历了单株树巢-多株树巢-干阑巢-穿斗式地面房屋的几个发展阶段。

《韩非子》:“有圣人出来,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孟子:“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窑。”是原巢的历史记载。

对半坡遗址发掘的13个聚落群的研究,可以梳理出一个非常缓慢和复杂的演变过程,即自然洞穴-横穴-半横穴-竖穴-半地穴-原始地面房屋。

(穴居的发展)

《论语》:“前先王没有宫殿,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斋”。墨子辞过: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穴居的历史记载是:“古人未知为宫殿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

3、巢穴和穴居的建设方法

中国古代建筑材料中土与木材的起源变化与初步探索相结合  第2张

南方炎热潮湿,采用木质干栏将房屋架在空中,既能通风祛暑,又能避免潮湿;北方寒冷干燥,很少有水的危险。土石窟的使用有助于冬暖夏凉。

同时,南方多木,北方多土,都可以当地取材。

①建筑巢穴的方法

上面提到的“夏则居巢”一词,在《孔子家语问礼》中注明“有木谓,在树上称巢”,在这里称巢为两种建筑。

(河姆渡遗址现场)

巢显然是对鸟类和鸟类树木生活方式的模仿。在缺乏理想的天然树木的情况下,祖先们采用在地上埋土桩的方法来取代天然树木来支撑巢的底座,这演变成后代所说的栅栏,即干栅栏。

从结构上看,底层架空采用木桩,上层建木屋;从使用功能上看,架空的底层牲畜养家,日常生活在地板上。

②穴居建设方法

通过对半坡遗址的勘察、研究、分析和推断,其施工方法是在地面上挖掘50厘米至80厘米深的穴位,然后用木桩密封在穴位墙周围,最后覆盖上端的人字形屋顶。

为了御寒、挡风、遮雨,桩间用枝叶和藤蔓编成墙体;在墙体和顶盖上涂上草合泥。

(半坡遗址现场)

从以上可以推断,穴位周围的木桩实际上是后代地面建筑柱的原型;顶盖的出现是后代地面建筑门、窗、烟囱的原型;也是后代建筑屋顶的原型。

穴居顶盖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建筑以土木工程为主要物质主体的真正开始,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利用植物(包括树干、枝叶、藤蔓等)的材料进行穴居建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材料中土与木材的起源变化与初步探索相结合  第3张

我们简单比较了原有的巢穴和穴居,从两者使用的建筑材料中很明显。原有的巢穴始于木材(植物)作为主要材料,并在从干栏巢穴到斗式地面房屋的发展过程中添加了(泥浆)土壤。

原始穴居从纯(泥)土开始,木(植物)逐渐被添加到从整个穴居发展成地面房屋的过程中。

因此,以土木工程为主要物质主体是两者的共同特征,其深层次的社会基因是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立国为基础的国家。

(河姆渡遗址复原图)

一般来说,土木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就其承载能力而言。如果我们关注整个建筑,材料使用的基本原则是“一切”。所谓“五材并用”。除土墙木柱外,建筑物内还有砖基、石基、陶瓷砖、铜件等。

就结构而言,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的两种主要材料一直是土壤和木材。两者具有一北一南的地域色彩,在结构中的比例和作用逐渐融合,反映了中国北方与南方文化融合的具体增长。

从穴居、巢居到干栏,中国传统建筑的演变,台榭(台为夯土,榭为木结构);从单体生长到庭院组合,仅就材料而言,虽然两者的作用时有交替,但从未超出土壤和木材的范围。

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偶尔使用砖石结构,或地下陵墓或供奉的寺庙塔,或交通桥梁。

人们的日常生活一直处于“活力”的土木工程中。中国古代建筑以土木工程为主要材料,最初是符合环境的自然选择,后来成为公众共同持有的文化坚持。

(河姆渡干栏式建筑仿建)

张华的《博物志》云:“(地以)石为骨,四川为脉,草木为毛,土为肉。”土壤和植物都很轻,很容易归因。它们是两种最具生态意义的材料。

土木工程是崇尚天人合一、追求“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的中华民族最合适的选择。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