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历史建筑保护,传承杭城文脉!

杭州拥有无数彰显不同时代特色的历史建筑,为保护这些彰显城市个性、延续城市文脉的不可再生宝贵资源,十余年来,杭州住保房管部门围绕“应保尽保”的工作要求,创新形成了以文脉保护、民生改善与城市有机更新融合发展为特色的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的“杭州模式”。

推进历史建筑保护,传承杭城文脉!  第1张

2017年,杭州被住建部列入全国首批十个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之一,2018年,杭州通过启动实施历保项目整修工作、推出28处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示范项目、夯实保护技术基础、增强公众参与等措施持续推进历史建筑保护工作。

保护历史建筑、传承杭城文脉是一种历史责任。自2005年局组织开展杭州历史建筑保护共工作以来,10余年的时间,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和管理手段,开展了历史建筑抢救性挖掘而且实施了科学修缮,推进了活态利用。

2018年,市住保房管局按照“全年开展15处以上历保修缮项目,确保完成10处”的年度目标,于年初下发2018年度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整修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赴各区开展年中项目进度及安全生产检查有序推进历史建筑整修工作,并重点指导、推进了规模较大、成片历史建筑保护修缮项目。据了解,2018年全市共启动实施了历保项目18处,其中10处已完工并通过验收,提前完成“全年开展15处以上历保修缮项目,确保完成10处”的目标任务。

在积极做好历史建筑保护整修工作的同时,在技术层面着重“抓提炼”,陆续完成了《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的审批立项和《杭州市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技术研究》书籍初稿,提炼、汇编了外墙表皮修复、结构加固、保温隔热等8大科研课题成果。

活化利用28处历史建筑

推进历史建筑保护,传承杭城文脉!  第2张

杭州于2017年被列入了全国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之一。以此为契机,市住保房管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以及各区、县(市)住建部门经过精心甄选,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28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充分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总结提炼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将其打造为杭州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示范项目。

这些历史建筑保护利用项目形式多样、功能类型丰富、社会影响广泛,呈现出“都市—城镇—农村”全域覆盖、传统文化延续与创新创意利用有机融合、多元投资与社会参与共建共享三方面的特色亮点。

其中,在“都市—城镇—农村”全域覆盖上,都市层面围绕了“老杭州”特有的南宋文化、西湖文化、运河文化、民国商业文化这四大历史文化脉络,重点推出湖边邨建筑群等15处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城镇层面结合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城中村”改造等重点工作,推出河桥古镇历史建筑群等7处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农村层面结合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出深澳古村“怀荆堂”等6处保护利用试点项目。

在传统文化延续与创新创意利用有机融合方面,充分挖掘、传承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鼓励并支持与历史建筑相适应的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等创新创意特色利用途径,此外,在多元投资与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方面,积极探索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创新模式,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可持续保护利用机制。多元主体参与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资金筹措、改善用途等方面创造了多种可能性。

加强社会公众参与历史建筑保护工作

推进历史建筑保护,传承杭城文脉!  第3张

为让更多的人感受杭城丰富的历史底蕴、浓郁的文化气息,市住保房管局以大力推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28处项目培育为引擎,开展活化利用经验提炼和专题影像拍摄,联合新闻媒体共同推出“蝶变·新生”历史建筑摄影比赛,充分彰显地域传统文化延续与活化新生的“杭州经验”。

同时,为促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品质的整体提升,培育推出一批“特色点多、辨识度强、推广性高、效益显著”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示范项目,积极推动杭州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高品质发展,同时充分展现“都市-城镇-乡村”不同地域历史建筑的文化魅力,推动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成果的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市住保房管局还组织开展了杭州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网络评选活动,市民通过“杭州住保房管”、“杭州发布”微信号进行投票,便可选出心目中最能体现杭城“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的历史建筑保护试点项目。

此外,还结合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推出“家在钱塘——杭州市农村历史建筑综保工程九年成果展”等系列活动,与此同时,通过报纸、电视、微信新媒体等各类平台开展试点宣传,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社会良好氛围。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