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营造特点及中西差异

中国古建筑营造特点及中西差异  第1张

中国古建筑营造特点及中西差异  第2张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设计风格也越来越多,而部分商品房住宅小区及别墅设计采用了中国古建筑设计风格,本文结合古建筑营造特点,分析中西建筑差异,为广大建筑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风格也日趋多样化。地产商为满足部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内心价值需求,第五园、清华坊等新中式别墅也在近年异军突起。但由于中国古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体系,在当今资源紧张、工匠稀缺的社会背景下,很难做到大量建造。如何用现代的建造手法与材料特征表达古建筑的神韵、如何创造出既满足现代家居需要又具传统特色的空间、如何让中国古建筑能随着科技的进步重新找到定位等,成为建筑设计从业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中国古建筑布局特点
  1、受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深远,布局及建造讲求中正。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不是强调自我个性表现,而是追求“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的中庸之道。而中国古代的匠人更是将这种人文思想充分的体现在了建筑设计之中。中国古建筑往往将建筑的精华放在最里面、最隐蔽的地方,通常在外围只表现质朴与和谐。而在布局和营造中,讲求方正和中正、不偏不倚的风格,极少采用非规则的建筑造型和布局。
  中国古建筑由于深受数术的影响,极具符号及象形优势。中国古建筑中大多数蕴藏着建筑符号信息,例如北京天坛祈年殿,祈年殿的造型就是以天阳之数“九”以及“九”的倍数通过扇环形展开的,这天阳之数“九”也就来源于《易经》乾卦中的“九”。
  受到中国玄学和风水的影响,中国古建筑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比如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就充分体现了中正平衡的建筑思想。
  2、讲求与外部环境的统一协调,受堪舆学影响较大。
  堪舆学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它讲究建筑物的选址、定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无论是宫殿建筑,还是住宅建筑,均会参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布局。如潮汕民居的“驷马拖车”、“百鸟朝凰”、福建土楼的“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等。
  3、讲求族群居住的院落布局,进深及布设幽静优雅。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4、外部封闭、内有洞天的城市山水和庭院园林成为居住的特色补充。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创造的艺术效果,与西方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西方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像一幅长长的画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以留园为例,狭窄的入口内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二、中国古建筑建筑结构特点
  1、讲求屋顶特殊造型设计。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造型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2、以木制结构为主,民间建筑讲求轻便灵活。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
  3、色彩运用凝练厚重。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在古建筑体系中,大胆地使用了朱红作为大建筑物的屋身的主要的颜色,用在柱,门窗等部位,并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比如:柱、栋梁、枋等地方,无论外部内部都是如此。木上刻花,石面上作浮雕,砖面也加以雕刻——这些都是中国古建筑的特征。因为木料不能经久,中国古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
  三、中西建筑差异比较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灵活性布局、多样性屋顶以及色彩运用上形成了自身特点。与西方建筑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差异。
  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有3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也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中国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则是一种上帝神灵的情感,偏向与宗教方面的。
  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称的艺术效果;第二是以木材为主要的构架;第三是独特的个体造型。西方的建筑并不着力与追求建筑的结构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西方建筑中最多的就是石柱与走廊,这抽象的表现了人体美
  3、建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的建筑具有强烈的绘画效果,注重意境美的营造,不太注重建筑的造型和透视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群在空间上的那种透视效果,这样可以给人一种延伸、曲径通幽的感觉,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谐的心态。西方建筑相较于中国传统建筑,便更加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与统一。
  四、结语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混凝土、玻璃、钢材等新型建筑材料被广泛运用。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也越来越多。建筑设计师们应充分考虑新型材料和新型建筑模式对于建筑的影响,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对建筑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正确的处理建筑美学和建筑适用的平衡问题,才能提高建筑结设计质量。

中国古建筑营造特点及中西差异  第3张

专题推荐:

寺庙设计施工公司

寺庙规划_寺庙规划设计_寺庙规划方案

寺庙设计效果图-寺院规划设计图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