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古代汉代建筑的辉煌

说到中国古建筑,我们不得不提到汉代的建筑。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最悠久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和东汉(公元25-220年)两个时期,不仅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也是经贸繁荣发展的时代。周朝东有齐鲁文化,西有秦文化,南有楚文化,北有燕赵文化,东南有吴越文化,中原有周文化。中国文化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建筑形式各有千秋。汉代继承了商周以来的传统,在春秋战国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由于需要,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材料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生产经验大大提高。随着陶瓷建筑材料:砖、瓦、下水道等工艺的普及,品种开始多样化,铁具被广泛使用,石材的利用率也有所提高。从战国到西汉,已经有了石基和石阶;到了东汉,石祠、石阙、石墓等全石建筑也开始出现。汉代以中国文化为核心,从西部到中原,各地区文化开始融合。据记载,佛教是在汉代传入中国的,由于中国当地儒家道教的发展,形成了儒家、佛教和道教的三脚架局面,对当时汉代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汉代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建筑。

探索中国古代汉代建筑的辉煌



西汉国家统一,国力繁荣。为了展示皇帝的威望,大力建设了都城、宫殿、陵墓、花园、礼制建筑等建筑,汉代出现了各种主要建筑类型。汉代经历了从雄伟庄严的高层建筑到优雅优雅的阁楼建筑的演变,从夯土与木结构的结合到依附于夯土的木结构的转变,也证明了汉代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先用夯土搭建平台,然后分层呈阶梯形向上逐层缩小。以此为核心,阶梯各面分层建造可能是坡屋顶的围栏,中央建筑在台顶再次耸立。外观很宏伟,像多层楼阁,木结构本身并不复杂。大量高层建筑的建设反映了人们对巨大建筑的追求。人们从自然的壮丽中体验到超大体积的崇高,并将这种体验移情到建筑中,从而将巨大体积转化为庄严和尊严。高台建筑在西汉仍然很流行。到了东汉高台,它逐渐淡出舞台,多层楼阁蓬勃发展,每层立的结构单元。)汉代建筑艺术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对后世建筑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汉代建筑艺术活动中,汉代建筑艺术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国建筑艺术表达技术和构图原则,如关注木结构的发展、关注群体的有机构图、建筑中反映人的规模、当代人与自然的融合等。当时,东汉时期的木结构部件逐渐完善。中国古代建筑中重要的梁和斗发展成熟。中国古代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斗拱逐渐从西汉的大规模转变为东汉的精致多样化。虽然斗拱被广泛使用,但风格非常不统一,远未达到唐宋时期的定型。但这也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章。



每一栋优秀的建筑都拥有设计者独特的思想情怀。在汉代,儒家思想是最早、,影响最广泛的学校,其强调仁义、礼仪、智慧、信仰、伦理思想为汉代建筑艺术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因此汉代建筑按照一定的等级规则,形成了清晰、有序的建筑布局、等级规模和形式模式。此外,夏朝以前的阴阳五行周易理论也深深影响了汉代的建筑。建筑布局、建筑选址等都深刻揭示了当时人们对阴阳五行的崇拜。天人合一等理念不仅影响了建筑设计,也深刻影响了当时人们的三观。


有史学家说,首都越古老,它的面积就越大。这是因为早期社会是奴隶社会,劳动力便宜。为了展示其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建造了一座宏伟的宫殿。据说荆轲刺秦时,荆轲的助手秦舞阳被秦王宫的雄伟吓得腿软。西汉都城是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逐渐建成的,所以可以想象当时宫殿的壮观。西汉长安城位于原北坡的渭河南岸汉城乡一代西汉长安城,距今西安城西北约5公里。汉初,长安先建宫殿,后建城墙,所以长安城呈斗状,墙壁曲折多变。但都城大多采用规则或平面布局。虽然城墙是土建的,没有砖和石头,但它的坚固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也显示了夯土技术的潜力。排水设施对周围城墙较高的城市也非常重要。长安的排水设施主要埋在城门地下的宽涵洞里。城市里的水通过街道两侧的沟渠从城门地下的涵洞排到城外的沟渠。此外,在建造城墙时,还可以有计划地将一些五角形、圆形的陶瓷水管埋在墙基中,也起到排水的作用。


探索中国古代汉代建筑的辉煌


长安城总体布局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前朝后市的规划格局


2)总体布局的重点是积极发挥作为经济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


3)政治分区侧重于西南两侧,经济分区主要向北延伸


4)以高、大、多为贵的封建礼制等级观念,创新了旧的择中立宫传统,表达了帝都的尊严。


探索中国古代汉代建筑的辉煌

5)长安市虽然形态不规则,但分区规划用地划分有序。整个分区规划以安门大道为主轴。


汉高祖刘邦取萧何“非壮丽无以重威”之议,先修长乐宫,后筑未央宫。未央宫为皇宫,位于长安城西南部,所以又称“西宫”,也称“东朝”。长乐宫则为“太后之宫”,位于长安东南部,称“东宫”,又因每当大事、国事之时,皇帝需向长乐宫禀报,所以又称“东朝”。未央宫、长乐宫东西并列,君临长安城,以示君权之威。



礼制建筑也是汉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汉长安礼制建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东部是明堂辟雍遗址,西部是官社官邸遗址,中间是王莽九庙。王莽九庙由12座形式相同的建筑组成,由四个庭院组成,包括台榭式的中央建筑和正方形的四个庭院。其中11座建在大墙内,分为三排,另一座建在墙外南中间,是其他的两倍。如此巨大的规模充分体现了汉代礼制建筑的发展水平。另一座具有代表性的礼制建筑是光武帝时期的明堂辟雍。与王莽九庙相比,它的作用是皇帝宣传教育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具有明堂和辟雍的双重功效。明堂辟雍是东西南北双轴对称的典型台榭式建筑形象,是台榭式建筑的难得遗址。由于东汉楼阁建筑的兴起,高台建筑开始淡出舞台。


如今,现存的汉代建筑很少,汉代民居也没有地面建筑的例子。然而,汉代民居的发展程度可以从汉代遗迹、陵墓中发现的各种明器、肖像砖和壁画中找到。当时的民居多采用木结构,吊梁、穿斗、干阑式已极为普遍,尤其是吊梁、穿斗的规模、变化最大。柱、方、斗拱也很常见,地位较高的贵族住宅,门口常有双阙。(阙:是古代城门、宫殿、祠堂、陵墓前用于记官爵和功绩的建筑。它们是用木头和石头雕刻的,两边都是一个,也叫双阙。大阙旁边还有一个小阙,所以叫子母阙。阙可以说是象征着大门,城阙还可了望,所以又称“观”,但现存的汉阙只有墓阙。)当时的住宅大多是不对称的布局,甚至门的位置也相对自由,这与传统的对称布局非常不同,这只是表明当时的建筑充满了变化和活力。可以说,中国早期建筑发展缓慢,但汉代风格建筑的快速发展可能更能说明当时中国文化的繁荣。


中国现代建筑发展起步较晚,可能无法很好地融合中国独特风格的文化,但正因为如此,我们这些热爱中国文化的建筑爱好者应该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在前辈的基础上,中国建筑可以更加辉煌。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