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直隶总督署 清代省级衙署,中国保存完好

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路,是清代保存完好的省级衙门。

保定直隶总督署 清代省级衙署,中国保存完好


直隶总督署原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为大宁都部署,清初改为参将部署。1730年(清雍正八年),经过大规模扩建,正式成立总督部。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朝历史的缩影。


曾驻扎在此署的直隶总督共有59人和66人,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成等,直到1912年清末皇帝溥仪逊位才被废除。民国时期是直系军阀曹坤的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是日伪和国民政府河北省政府所在地,被称为总督衙门,半清史写照。



直隶总督署的建筑布局不仅继承了前代衙门的特点,而且受到明清北京皇家宫殿建筑布局甚至住宅建筑规范的影响。整个直隶总督衙署建筑位于北朝南,东西宽134.4m(合清制42丈)南北纵深约224m,建筑分东、中、西三路占地3万多平方米。中路至今保存完好,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进院落,配以左右厢房耳房,均为小式硬山建筑。东路东花厅、外签押房等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除了直隶总督办公室的大门外,清朝还建了远门、墙壁、旗杆、乐亭鼓亭、一对石狮、东西班房,以及日常报告和玩折的炮台。虽然这些建筑现在大多不存在,但它们形成的半封闭格局和威严的氛围曾经给人一种神秘和恐惧的感觉。中路建筑位于主管办公室的中轴线上。大门内的主要建筑有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二厅、内门、官邸、上房、后库、厢房、耳房、回廊等附属建筑。


保定直隶总督署 清代省级衙署,中国保存完好

大门



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高的台阶上,大门上方正中悬一匾额,上书“直隶总督部院”。门外还有一组封闭的庭院,由东西班房、东西远门、鼓亭、乐亭、照壁、旗杆等组成。民国时期直鲁豫巡阅使曹银初建大门前对称的两根旗杆(1994年重建),各高33.6米,是中国古建旗杆中最高的。院子里有几十株粗大的柏树,冬天,数百只猫头鹰栖息其中,古柏群鹰叫衙内一景。


大堂



总督署大堂,五开间,长22米,深10米,高9米,是总督署的主楼。大厅前有三间抱厦,大厅外有13米见方的砖砌露台。大堂布局以黑色油饰为基调,森严肃穆。大堂中间有一个屏风,屏风中间画着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着一品文职大员。挂在屏幕上的烙恭首牧匾,是雍正皇帝的亲笔御书,是雍正皇帝的直隶总督唐执玉。公案桌、浩封架、职称牌、万民伞、、万民伞、轿车等物品,是总督的办公用品和出游仪仗。大厅是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大堂明柱上挂着醒目的抱柱联,包括直隶总督李鸿章70岁生日时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赐予的联匾。


保定直隶总督署 清代省级衙署,中国保存完好

二堂


第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是总督日常办公和会见外国官员的地方。东侧室为议事厅,西侧室为启事厅,是总督与幕僚讨论的地方。立堂呈四合院形,布局严谨,四周庞廊贯通。江南托凛、廊檐、门眉一手做法,雕刻精美。其木结构仍有宋元风格。大厅里挂着政肃风清的匾额,中间竖着一个木雕三扇座屏,中间刻着麒麟,象征着一品武职大员。



虽然直隶总督办公室的规模和等级不能与故宫相提并论,但它也是前朝后卧的格局。朝宿的分界线是两厅后的内门,包括三厅和四厅。三厅又称官邸,是总督的书房和内签房(办公室)。历任总督练习书法和书法,主要在这里。四厅又称上房,花木繁茂,是总督及其家人居住的地方。


1988年1月,国务院宣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