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东舒祠,黄山古建筑,被誉为江南第一祠

徽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也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黄山东南麓的黄山市徽州区(原涉县西乡)是国家5A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位于青山翠竹之中,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宋代以来,徽商兴起,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独树一帜。

罗东舒祠,黄山古建筑,被誉为江南第一祠


呈坎作为罗氏家族的聚居地,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呈坎罗,枝繁叶茂,人才辈出,成为涉县八大家之一(据罗氏族谱载,涉县八大家为槐塘程、呈坎罗、唐悦鲍、长林郑、山前王、溪南吴、岩镇吕、叶有曹)。居民700多户,人口近3000人,其中75%仍为罗姓。呈坎古村至今仍保持着村落形态的完整性,其保存的罗东舒祠和长春社屋在皖南古村落中是独一无二的。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罗东舒祠,全称贞靖罗东舒祠,位于呈坎村,是明代中后期的砖木结构建筑,占地3300平方米。罗东舒祠是由罗氏族人建造的,供奉他的祖先罗东舒先生。罗东舒是宋末元初学者。罗东舒小时候很聪明,成年后,淡泊名利,隐居乡间,以耕作读书为乐。他积德行善,以仁义待人,赢得了黄鲁直之才和欧阳永叔之贤的美誉。当时的学者也尊敬地称他为东舒先生。对这样一位备受人们爱戴的先祖,罗氏族人更是敬重有加。据说他的祭祀模仿曲阜孔庙的礼仪,这在徽州祠堂中是罕见的。


罗东舒祠是黄山罗氏的祠堂之一,属于宗族祠堂之一。祠堂规模宏大,营造精良,建筑融古、雅、美、伟于一体,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作品,被誉为江南第一祠堂。罗东舒祠成立于明代嘉靖初年,嘉靖十九年(1542年),后卧大殿即将完工时,项目被迫停工。明万历仁子年(1617年)开始重建,并在后卧上盖了一层楼阁。扩建后,卧大厅增加了宝纶阁,其木结构全部直接安装在卧室檩条上。


20世纪60年代,文物部门在鉴定罗东祠堂时,看到后卧大厅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彩绘和精美的木雕,极具文物价值,于是将后卧大厅单独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登记过程中,工作人员认为宝伦阁的名称是指整个建筑,包括大厅和楼阁的上下两层,因此宝伦阁出现在省保名单的目录中。直到199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四批国保单位时更名为罗东舒祠。1981年9月,安微省人民政府宣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国务院宣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东舒祠,黄山古建筑,被誉为江南第一祠


罗东舒祠位于西向东,包括墙壁、格星门、前天井、左右两个碑亭、仪门、两个阳台、拜台、大厅、后天井、后卧室、南侧女祠、北侧厨房、杂院等部分。,并按轴对称分布米。祠堂的前面是一面弯弓弧形的砖墙,后面是格星门。格星门由6柱5间石牌楼组成,每根石柱顶部雕刻着怪物朝天吼。格星门和南北两侧都有洞门(这两扇洞门是村民进出村庄的必经之路),构成了东舒祠的第一个入院。


星门后面是一扇由七个开间组成的仪表门。正门左右两侧都有侧门,两侧都有一对鼓石。正门上方悬挂着贞靖罗东舒先生祠的牌匾。尖端和两者都是统一的房间,叫做大厅事务和为晚餐准备的办公室。仪表门也是人们进出东舒祠的第二扇门。它格星之间形成了东舒祠的第二个庭院。


仪门后面是一个四合院,面积400多平方米,由两个阳台和享受大厅组成。这是东舒祠第三个进入庭院的庭院。庭院内有宽阔的走廊和花坛,两侧有南北两条阳台。一方面,水流入庭院,这是徽州人肥水不外流的具体思想的具体表现。庭院的一面是花岗岩板铺成的拜台,是祭祖时放置猪、羊、香烛的供品。



拜台后面是享堂,享堂正面有22扇高大的木格子门,梁架重叠,接缝紧密。正中照壁上方,挂着明代书法大师董其昌手书的彝伦攸叙巨匾。享堂宽敞宏大,能容纳千人。罗氏族人不仅崇拜祖先,讨论讨论事务,举行庆祝活动,执行民族规则,还定期展示祭祀设备、祖先形象、家谱、圣旨、官员、皇家珍宝和接待当地官员,招待客人和客人。


罗东舒祠,黄山古建筑,被誉为江南第一祠

靠近享堂南山墙,建有女祠,叫内,也就是说,内意是罗氏家族女性祖先牌位的地方。它坐东向西,没有正门,面积不到男祠堂的十分之一,高度只有主楼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罗氏家族在尊重女性的同时,也表现出男尊女卑的伦理思想。


享堂后面是东舒祠在享堂后面。它由享堂、后宿大殿、南北围墙组成。天井狭窄而深邃,与第三个院落宽敞明亮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凝重森严的感觉。后卧大殿是放置男性祖宗牌位的地方,也是整个东舒祠最神圣、最精致的地方。殿前有三排宽阔的青石台阶走廊,沿廊有10根巨大的石柱,殿内有46根木柱,前沿有26块黑色大理石栏杆,浅浮雕有不同姿势的鸟兽图案,雕刻精美,圆形狮子生动生动。



卧室里的斗拱、雀替、梁头、叉手等木质构件,或者是云浪花;或者像花瓶一样;或者像花一样,图案精美,典雅美丽。特别是雕刻的鳌鱼吐水雀替精致精彩。梁架上摆满了个性化的民间包袱式绘画图案,色彩鲜艳迷人,构图大方典雅。宝伦阁位于后卧大厅上。


罗东舒祠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壮观的建筑规模。从历史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安徽古建筑是历史长河中美丽的一笔,是自然与人文的巧妙结合,等待着我们品味魅力。一座历经沧桑的老房子凝聚了数千年的独创性。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